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盂蘭盆地藏法會通知
    • 六祖壇經研討班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鳥」與我們家的一段緣

◎朱開明

四年前夏天,在廚房裏準備晚餐的時刻,一陣聒噪喧雜,天空像是塊無盡的帆布,被瘋狂地撕裂、撕裂、又撕裂,這聲音驚動了全家人。

首先衝出家門的是經歷逃難、轟炸的八十高齡老母,其次是我九歲的小兒,及一隻肥胖、黑白色的貓咪。我因為爐火尚須照顧,勉強保持冷靜,僅從窗口向外張望。事後,我才知道,內人也在此時,開車下班回到家門,但因吵雜無比的聲音,又加上家門口停了一部警車,而下車往天空觀看。

原來,是以我家側院草坪為中心,所有的電線、樹梢上,都停滿了黑漆漆的烏鴉,身子緊貼著身子,要把任何可能擠出的空間,留給在天空中剛來到、尚在徘徊的其它烏鴉。撕裂般的聒噪聲,大約每七、八秒左右,暫停個二、三秒。我母親看得最清楚:這些烏鴉都聽從樹梢頂上的一個烏鴉總指揮,總指揮的頭先轉向一邊叫一聲,所有烏鴉的頭都隨著轉向同一邊,伸長了脖子,瘋狂般地嘶喊個七、八秒,而後同時停止;稍息個二、三秒,然後總指揮,把頭轉向另一邊,叫一聲,其它所有的烏鴉都跟著把頭轉向另一邊,又是瘋狂地嘶喊:::

內人慢慢地走向側門邊的警察,才發現在警察前方四、五碼的草坪上,有一已斷氣的烏鴉。警察低聲問內人,那隻貓咪是不是我們家的,內人回答道:「可以算是我們家的。」警察又道:「請妳把牠帶回家中。」內人於是把貓從側門邊抱到車庫中,然後又走出來。此時警察開口說:「我已在這鳥旁守候了大約兩小時。」對一個這樣年輕又粗壯的警察而言,這顯然是個沉悶無比的差事。於是內人就停留在草坪上,一方面陪伴警察,一方面也藉此問個究竟。

原來已有鄰居看到不尋常多的烏鴉,在我們這條街上飛旋,於是通知了警察。等警察到來,才發現有一隻垂死的烏鴉在地上,而天空的烏鴉不僅數目一直增加,而且似乎有意警戒不讓任何東西侵害到牠們垂死的同伴。於是警察就在我們家側門邊找了一個陰涼處守候,以便向好奇或正巧經過的鄰居,做手勢要他們回到家中,因為成群的烏鴉若要攻擊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這些烏鴉似乎很守秩序,也儘量保持安靜,一直到命危的同伴,最後要斷氣時,才開始嚎啕大叫,這樣嘶叫了約近半小時,有些烏鴉才開始離去,總指揮雖仍在樹梢,但已不再領導,其它烏鴉雖還有的在雜亂叫喊,漸漸地也就散去了,這時警察才將地上,死去的烏鴉,帶回警車離去。

這天的晚餐桌上,當然是以烏鴉為話題,可是我們這一家大小四口,誰也說不出這群烏鴉叫嚎的意義:

是為了同伴不幸逝去而哭嚎?

死去的烏鴉是牠們族群中地位很高的領袖?

這是烏鴉喪禮的儀式?悲痛的表現方式?

是為了保護同伴,不願在牠喪失戰鬥能力後,被其它鳥獸所傷害?

這群烏鴉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互通消息,訓練有素地集合,整齊劃一地聽從總指揮動作?

這些疑問,若要深究下去,顯然沒完沒了,我們只能勉強地下個結論:古書上所謂的烏鴉陣,應非子烏虛有之事。

坐在飯桌邊椅子上的大肥貓,顯然不曾為這些抽象思索而困擾,牠來我們家是為了「吃」晚餐,我們全家都待牠像個尊貴的客人,和我們一樣坐在椅子上,這椅子上通常放一張餐巾紙,我的小兒不時會在這餐巾上,放些牠所喜愛的中國式晚餐。清晨,這隻胖貓到我們鄰居,獨處的老太太家,分享她早餐桌上的牛奶和乳酪,而胖貓真正的主人,是老太太家的另一邊鄰居。

從此以後,我們這一家,再也不敢小看鳥,觀察鳥成為我們這一家的習慣動作。離家不遠處,是個中學大操場,清晨傍晚,常有些鳥兒在操場上休憩,我們經過那操場,常會放慢了車或腳步,看看那些鳥兒們排出的隊形,白色、灰色的水鳥,大部份是成圓形或方形,一定有一兩隻在隊形外圍擔任警戒。烏鴉喜歡在樹梢或屋頂上,小麻雀則喜歡在電線上;烏鴉在操場上,常是等距離分散開來,而麻雀到地上,則喜歡跟隨在體型較大的鳥後面,等大型的鳥一離開,就去佔據牠們的位置。

有一次,內人、小兒、及我,成為鳥的觀察對象。一個星期天中午,我們三口,帶了野餐,到一個離海不遠的公園吃午飯,這公園很大,也許是冬天的關係,完全看不到其他的人,我們選一個離湖約半哩的地方,放下餐具,湖中有一群鳥似乎在享受冬日午間的陽光,但我們一坐下,立刻有兩隻鳥,以低飛,離地約一、兩尺高,從鳥群中飛向我們。一隻飛至我們前方約四十碼處,然後慢慢地向我們走近,至約二十碼處停止,側頭,用眼睛盯住我們,另一隻飛至我們斜側方約五、六十碼處,然後不動,注視我們。

這兩隻鳥,灰白相間,大約兩尺高,兩翼張開約有三尺長,長嘴,兩腿灰色細長,是個典型可飛遠洋的水鳥。剛開始時,我們並不介意,只管享受這寧靜、清新、景色優美的公園野餐,但這兩隻鳥,動也不動,全神貫注地注視我們。等到我們快吃完時,內人才恍然有悟地說:「我們被監視住了,這兩個衛兵好盡責喲!」的確,在我們野餐的一個半小時中,牠們那圓睜睜的鳥眼,像顆黑洞般的直盯著我們,脖子與頭,搖一搖都沒有,當我們開車離開時,才發現半里外的樹梢頂上,另有兩隻鳥,應是外圍崗哨吧,我們身入重圍,渾然不知。

有一年多,因工作離家較遠,需獨自在外租房子住,房間在二樓,有一個窗台,大約三平方米,是個很好的避風處,住了三十多隻鴿子。下班無事,正好給予我充裕的時間,觀察這些鴿子。這些鴿子實在很吵鬧,從黃昏歸來到睡覺止,為爭地盤,爭領導權,爭芝麻綠豆等瑣事,吵鬧個不休,吵歸吵,但這些鴿子不會離家出走,深夜後,大夥身子依偎著身子享受一夜無夢的甜睡。

平常,鴿子是不築窩的,有個牆角稍避風雨,就可入睡了;但生蛋時,則會銜些細枝枯草,做個簡陋的窩,每天還會有一兩隻鴿子,輪流在家,保護這些蛋,沒有蛋的時候,就不會有鴿子在家。我看這些蛋慢慢地孵化成無毛、深棕色的小鴿子,當這些小鴿子能爬出窩走動時,牠們最大的娛樂,大概就是趴在紗窗外,觀察我的一舉一動。

一般的候鳥大多在廣闊的天際,翱翔來去,或在遙遠的國度裹,有牠自我的故鄉。鴿子就不一樣了,牠有個圓碩的身子,喜歡在污濁的城市裹,與熙攘的人群,過著追尋吃喝的渾沌生活,因此我從未想到,要去深究鴿子內心的精神領域。這種想法,在我看到鴿群處理牠們死亡的同伴後,就完全改觀。有個傍晚,往外一看,見到一個死鴿子在窗台上,當時想等到第二天,鴿子們黃昏還沒有回來時,再把死鴿子拿走,省得與鴿群衝突。但第二天回來時,卻見這隻死鴿子,身上的羽毛完全不見了,看來好像超級市場處理好的雞一樣,為了好奇,就沒有去碰牠,第三天回來時,卻完全不見這隻死鴿子。以後也曾有幾隻鴿子死掉,其過程完全一樣,第一晚讓死者寧靜地安息,第二晚除去羽毛,第三晚再把骨肉分成小塊移走。因為窗台上處理得很乾淨,完全沒有殘留的血跡及羽毛,應是至少幾隻鴿子,發揮團隊合作精神,才能完成的,至此我才知,原來鴿子也有完整的送葬程序。

曾閱讀藏人的天葬過程,並不是我們想像,把人的屍體切成幾大塊,往空地一丟,眾鳥來食,吃光即算了事,而是要由訓練有素的喇嘛,用不同的解剖工具,費一兩天功夫,將肌肉,骨骼,內臟等,分門別類地整理過,再招集鳥來吃,這樣才能吃的一點不剩。我不知道這群鴿子是把屍體吃掉或運至何處,但牠們必須把屍體,依照解剖學的順序,一層一層地剖開,窗台上,才能不留下任何痕跡。

自從我們家大小,都對鳥喜愛,從此洗碗、洗菜剩下來的殘渣,就不再隨水而流,而把它倒在前院草地上,讓鳥來食。日久以後,當地上有殘渣時,只要我們向飛過的鳥招招手,不一會兒,鳥群自然會來,不過,鳥群是依大小,有順序地來食,首先總是黑烏鴉,再來是比鴿子略小的棕色麻雀,最末總是小麻雀;即使我們打招呼的只是個很小的小麻雀,牠總是會通知其它鳥群,等到大家都知道後,再依大小順序,飛下來吃,來的數目也剛剛好,不會大鳥吃光後,小鳥沒得吃,小麻雀最後總有剩下的可吃。

母親常在家,鳥兒對她很熟,尤其是烏鴉,飛過院子時,會呱一聲打個招呼,母親通常也會對烏鴉招招手回禮,還順便帶上一句阿彌陀佛,希望這些鳥兒今生來世,能沾上一點佛緣。

鳥來吃東西,又引起了很大的麻煩,那隻黑白胖貓,身手矯捷,會捕鳥來食,即使被我們看到,院子裹樹叢、花叢,不適於人的奔跑,搶救不及,犧牲了不少鳥兒寶貴的生命。最後母親和小兒,祖孫兩代研究一套戰術,就是用灑水用的水管空襲,效果很好。

一個深秋下午,一隻落單的鳥,也許飢餓無比,到枇杷樹下覓食,覓食不成,卻送入貓兒的口中,老母發現,說時遲,那時快,一面喊叫,一面開水龍頭,拿起水管就向枇杷樹沖,貓兒飛快地往鄰院跑,小兒應聲而出,不顧水管的掃射,飛奔攔截不成,奇怪的很,胖貓在鄰院突然停下,回頭,望著天空,一臉茫然。原來,千鈞一髮間,鳥兒從貓口中掙脫,貓在慌忙中,銜起一張黃葉就逃,到鄰院時,才發現戰果,只是一片秋葉,這個生死痛絕的悲劇,在笑鬧中化為一個喜劇收場。

祖孫的戰術發揮效用,鳥兒也學得機警些,要看到貓兒被關入屋中,或引到後院時,再下來吃東西。這隻貓很重,老母親抱不動牠,可是這隻貓很喜歡跟在我母親後面散步,因此很容易就引到後院,到後院時,母親會找張椅子坐下,一面曬加州溫暖的太陽,一面做她的日課(唸經),這時胖貓常會爬到母親的膝上,曬太陽,酣睡打呼,母親唸完日課後,會摸著貓頭加唸一段經,願牠來世少點肉食的貪瞋。這時,在前院的鳥也安全地吃完飛走了。

小時侯,很羨慕飛鳥,「飛就飛,叫就叫,多麼逍遙。」現從書中得知,鳥需要飛,熱量的消耗極大,常在飢餓狀態中,覓食又危險,在心驚膽顫中討日子,真不好過。在西藏高原,空氣稀薄,風速又高,飛起來更吃力,遇上像剪刀一樣的亂流,常會跌落地面而死,因西藏極冷,是個天然的凍箱,鳥的屍體可保存至一年都不壞,這屍體正好供給了疲憊凍餓的旅人的食物,而西藏人死後的天葬,亦供給了覓食不易的鳥兒的盛餐。天葬的程序之一,也是要向飛鳥搖手示意,讓鳥兒大家告訴大家,再一同下來共餐。在書上唸到這一段時,特別有親切感,因為我們在前院餵鳥時,也是向飛過的鳥招手,牠們在半小時內,一定會把同伴帶來。

鳥是三度空間的「有情眾生」,偶而來到人們的平面生活中,與人們結下一段段的緣份,我們一家都珍惜這個緣份,鳥兒平添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樂趣,鳥兒也使我們更加體認到,在這娑婆世界中特有的兇險、掙扎、疲憊、凍餓、死亡等等痛苦,鳥給予我們一個很好的「觀想」對象。 ●
  • 首頁
  • 最新消息
    • 盂蘭盆地藏法會通知
    • 六祖壇經研討班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