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
「紅塵自在」第八講
04.19.2008
三慧的修學 (四)
─ 修慧
各位聽眾朋友們早安,歡迎您來到我們紅塵自在的這個節目裡,讓我們一起分享佛學的智慧,讓我們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自在。
前幾個星期我們都在談佛學裡所謂三慧的這個題目,三慧就是「聞、思、修」。在上個星期的節目裡,我們已經把「思慧」做了一個扼要的說明。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佛學裡非常具有特色的所謂的「修慧」。
「思慧」是運用思維的力量,把見聞裡所經驗到的事情,加以咀嚼、消化,讓我們能夠體會到表相之下的一些道理。這種道理掌握得越多,那麼我們在回頭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就會越來越不一樣。這種思慧的修養,可以幫我們更圓滿的來處理生活上的一些問題。
世間裡有很多思慧成就的高人,他們或許是專家、學者,或許是成功的企業人仕。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思慧」這個層次的話,要是回歸到佛學或者一般宗教的根本問題上,要想解決我們對人生的困惑,解決我們的種種苦痛的問題,那麼這樣的智慧就仍然不足。這樣說吧!當我們從思慧的修學裡的確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的候,或者我們以為就可以把這些人生的道理應用到生活裡去,來改進我們的生活。但是事實的情況往往不是如此。每當遇到一些境界現起的時候,通常的狀況是,我們都忽然忘掉了這些人生的道理,結果這些智慧都沒有發生作用。我們依舊是隨著自己的本性、或者本來的習氣來起舞,那些貪、嗔或者癡的樣子也都照樣的現起。於是,該動心的動心了,該慌張的慌張了,該生氣的還是生氣了,該難過的時候還是會很痛苦。可見辛苦得來的這種「思慧」,並不一定真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所以要想把思慧踏實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裡,就還需要另外一種功夫─那就是我們下面要談的「修慧」。
「修慧」的修字,在這裡的意思是一種修煉的意思。修煉就牽涉到實際的行動。也就是說,
須要透過一些實際行為的鍛鍊,來把我們思維所來的智慧轉化成一種生活上實踐的智慧。另一方面,這也是讓我們從生活上來實際印證所獲得的思慧。一個最簡單常用的辦法,就是記得在生活中常常地去提醒自己,常常回想這些曾經悟到的道理。於是當要採取某種行動的時候,或者是和別人互相應對的時候,我們就能想起來,趕快自己問自己,有了這些智慧或道理,我們該用什麼心態、什麼方式去行動,才會是最好、最聰明的辦法呢?這種訓練做久了就會越來越熟悉,那麼也就會運用得越來越好,這樣子就把智慧漸漸和我們的生命結合起來。設法讓智慧來導引我們的行為,更進而讓智慧融入到我們的生命裡,甚至合為一體,這是我們修學「修慧」的目的。
在這種實修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經驗,這些新得見聞的經驗也就同時深化和豐富了我們原來「思慧」的內涵。所以這種智慧的實修行為,它的利益是雙向的:一方面把「聞、思」的智慧融入了我們的生命,而同時也豐富了這種智慧。透過這種實修的過程,我們的身心和這個智慧融合在一起─也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和智慧打成了一片,或者說是把我們的生活智慧化了。這樣修煉到相當程度之後,那麼我們舉手投足之間,或行住坐臥之間,都會自然流露出這種智慧。到這個時候,智慧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它就是我們具體的行為了。這其實就是一般我們所謂「修行」的真正涵義─修行就是用智慧來修煉我們的行為。這樣的學習「修慧」,才可以把我們從一個普通人提升,變一個好人,那麼再從好人提升到一個所謂的賢人,那麼更上一層樓,就可能達到儒家所謂聖人的境界了。
孔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不但有很高的聞慧和思慧,他在修慧上的造詣也可以從論語裡的一段話看得很清楚。他曾經對他成長的過程,做了一個這樣綜合的描述,他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大意是說,他十五歲開始就立下了學問的志向;到了三十歲的年紀,他已經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能夠有所立;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他對各種道理能夠到達一種通達的地步,所以行事上能夠通權達變,而不再有什麼疑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他能知天命,也就是對天理或者自然界運行的規律,有了相當深度的瞭解;到了六十歲,他對各家的學說、人情事理都有了一種整體通透的看法,所以無論聽到什麼話都能夠洞悉說話者的立場,所以也就不會覺得有任何杆格,這就是耳順的境界。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看他這最後一句。所謂七十歲的時候,他一切的行為能夠隨心所欲,但是都不會踰越所謂的規矩,也就是中規中矩的意思。他的行為和他的智慧、或者他所通達的道理,已經能夠完全的融合為一了。孔子正因為有這麼高的修慧成就,所以我們都把他尊敬為一個聖人。能把「聞、思」的智慧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裡,這是智慧的一種深化,也是智慧的一種運用。
可是不管怎麼說,這種「修慧」的實踐都還是在我們人類的身、心平面上來操作的。人 ,雖然都說是萬物之靈,但是我們也理解,人還是相當的有限。首先,人會受到人類感官的限制,所以見聞的範圍是有限的。其次,我們的思維心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很多地方不如一台電腦。如果從佛學裡一個更深的角度來看,我們思維所能夠運作的境界也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今天是要去解決所謂宇宙人生這種究竟的問題,那麼這樣成就的「修慧」就顯得有所不足。從釋迦牟尼的證悟經驗來看,如同我在第二講裡談過的,也的確證實了,必須透過一種身心的提升,讓自我能夠有所超越,那麼才真正有可能來解決這個問題。就像我們平常活在地球上,覺得是活在一個平面的世界裡,如果不用一個太空船把我們提升到太空裡去,實在很難設想地球會是一個球狀的東西。我們平常的思維也必然就受限於這種平面的思維。一旦提升到了太空,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球型世界,把這個世界和我們以前看過的平面的世界放在一起,必然就會演化出更高一層次的融通的智慧出來。
這種自我的超越或者提升,有精神方面的,也有肉體方面的。但從佛學的眼光來看,精神和肉體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所以精神方面的提昇必然是要伴隨肉體的提昇。我們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應該是大家都曾經經驗過的。就是當我們身體狀況良好,精神顯得高昂的時候,你會覺得你的思維比較敏捷,你的想像力也比較豐富。換句話說,在我們身體精神狀況良好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我們心的力量比較強,我們心的容量也比較大。一個最好的比喻可能就是電腦了,如果我們回顧電腦在近代發展的歷史,你可以說,這就是一部電腦不斷自我超越、自我提升的一個歷史。從二十多年前我曾經用過的所謂的二八六主機,一直到現在的時髦的影音電腦,這個超越的速度不但快,而且成果驚人。就是有了這種超越,所以現在的電腦才能夠慢慢的產生所謂人工的智慧。電腦雖然並不等於我們的心靈的作用,但是它們有非常類似的地方。所以,縱然我們有智慧知道如何提升運算的速度,還是要有硬體的提升來實現,而硬體就相當於我們的肉體了。再舉個現實人生的例子。我曾經見過幾位藏傳佛學裡修行很高的老師,他們從小都有一種本領,就是閱讀過一些經典或法本之後,就能夠背誦。而且在聊天、聽他們講故事的時候,你會非常驚訝,因為他們總是把故事所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起都說出來了。可以說他們這種記憶力已經超乎了常人的境界,有了這樣的心量和心力,顯然他們可以開啟更高的智慧。
所以在佛學裡談修慧,它的重點就落在如何提升自我,如何超越自我這種實踐的方法上。釋迦牟尼佛很清楚的認知到,如果不走這一條自我超越之路,我們再下任何的苦功都是徒勞的。就像我們活在地球平面上的人類,不管怎麼費盡心思,還是沒有辦法見證到地球是圓的這麼一個事實。在佛學裡對這種自我超越的修慧,不但提供了很深的學理來做為導引,也提供了很多具體的方法來實踐,這些都是佛學裡最精采、最動人的地方。
「修慧」的法門很多,下面我想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些比較一般性的原則,從這裡您應該可以看出一些學習修慧下手的途徑。佛門提出的實修方法裡,列出了一些前行的條件須要先滿足。記得我們以前在做學生的時候,想要在功課裡面多進步一點,也滿不容易的。現在我們談的是自我的提升和超越,這個難度當然更高,所以當然必須要具備一些特殊的條件才行。
首先在生活上我們必須要做一些調整。這包括我們的環境,包括我們對自己身心的一些照顧。就像我們要升到太空需要一個好的太空船一樣,要提升自我,我們需要先打造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在環境條件上來說,一般我們當然需要有好的空氣,更需要好的氣場,並且希望氣候也能夠溫和一點。譬如古人的修行,總是找一些山靈水秀的地方,植物茂盛些,就是對環境的講究。在個人的身體方面,首先我們要注意營養,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有充分的能量。而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作息各方面,也要能夠規律化。在心理的方面,我們需要做到所謂的少欲,因為欲望太多,我們的心就沒有辦法靜下來,沒有辦法專心做任何一件事情。其次,要把外務盡量減少,把時間、能量節省下來。講到這裡我想大家可以理解到,為什麼很多修行的人會選擇出家,或者是到一個偏遠的地方去自修。
有了這些基礎條件之後,那麼下面一件事情,我們可以說就是要練功了。練功一樣也可以分成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在生理的層面上,我們必須要談到氣脈的問題。氣脈雖然在西方的生理學裡看不到,但是在我們中醫的理論裡面,卻是非常基礎的東西,在中醫裡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實證到這個氣脈的存在。然而,在佛學裡針對著人的提升和解脫,就有另外一套截然不同的氣脈系統。但是不論哪種系統,都認為氣脈是我們生理上,甚至進而到心理上一個最基礎的結構。所以身體是不是真的很健康,一個最好的標準,應該是看他的氣脈是不是很暢通。修氣脈的方法很多,像我們常見的各種不同的氣功,或者是像太極拳,以及瑜珈的鍛鍊都是練氣脈的有效途徑。
再進一步,就是修學「禪定」的功夫。「禪定」是比較偏心理層面的一個修法。禪這個字,原來也是一個梵文字,是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叫做「思維修」。這裡說的思維和我們一般講的思維會有點不同,它比較接近觀察的意思。觀察什麼呢?譬如我們平常熟悉了一個道理,我們現在靜下來了,就把這個道理在我們的心中觀察一遍,過一遍,然後我們就可以把心念停留在這個道理上面,於是這個道理就漸漸薰染我們的內心,於是就成為一種修煉。另外,像我們最常見的「觀呼吸」法,就是讓我們的心念注意到我們呼吸的整個過程。還有些學派的修法,它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上,去觀察、體會那個部位的感覺。一些簡單的法門,譬如把注意力放在鼻頭上,或者專注在所謂的丹田上。所有這些方法,都是要讓我們的心念變得單純,然後能夠靜得下來,然後產生一種較深刻的觀察力。很多時候,修禪定是採取一種坐的姿勢,通常就是盤坐。在這種盤坐的姿勢上,我們的身體容易安靜下來,如果再能夠把心念也通過思維修而沉靜下來,那麼慢慢的身心就會進入到一種所謂的「定」的狀態。這樣一種修學的過程,就是所謂的修禪定。
禪定是比較偏心理上的一種修學。您可能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禪定這種功夫可以提升自我,或者是超越自我呢?要說明這個道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要牽涉到佛學最深的哲理,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觀察,來提供大家一些初步的概念。這樣說吧!我們的心通常是不定的,不但不定,而且變動得非常地快速。也許你說,變得快表示心思靈活,這樣是不是很好呢?我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假如我們的眼睛不斷地眨動的話,那我們想要看一朵花、或者一個東西,大概就看不清楚。所以你會聽人說「定睛」一看,也就是讓我們的眼睛定住不再眨 動,這時候才能把東西看得清楚。心和眼有類似的地方,只不過我們的心念總是在跳動的,很少有能定睛一看的時候。也許正是要在我們的心眼能真正定下來以後,才會看到宇宙的真實的面貌。問題就在這裡,因為我們的心從來沒有定下來過,就像一個有眼病的人,他這個眼睛不斷地眨,停不下來,所以他看到的世界,一直是一個閃動的、破碎的圖像。你可以想像,久了以後,他會以為世界就是這樣一個破脆的樣子。所以非常可能,我們現在通過這個跳動的心眼所體會到的世界,正是那一種閃動的假象。就像平靜的湖面,可以映照出一個完整的月亮,而當風動波起的時候,我們就只能看到一個皺摺的月亮。修「定」的重要,就是我們想要看一看,當風波不起的時候,月亮應該是什麼樣子?
在修煉的功夫上,雖然我們談生理的修學和心理的修學,我想補充說一下,在佛學裡身心不是截然兩件事情,身心仍然是互為一體的。所以無論從生理面去修學或者從心理面上去修學,結果都是互相在影響的,都可以達到超越的目的,所以兩條途徑是一樣的重要。關於修慧的學習,我們就談到這裡為止,謝謝您的收聽,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
回到「紅塵自在」首頁
上一講
下一講
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