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
修行的落實和堅持
●
楊崑生
佛學裏談的「信」,和許多宗教的信仰不同,是著重在「信心」的意思上。例如,對一個醫生的醫術有信心,認為他能醫好你的病。學佛必須培養信心,但不必是一種全然的相信或肯定。因為佛學是以求真理為主要目標的一種學習,既然還是在「求」,表示我們對真理還沒有掌握得到,沒有掌握到真理那麼對佛學義理的理解就會有誤差或不足,因此不應該有一種全然的相信或肯定。但是我們的確需要信心來走這條路。我們要有這個信心,認為這條路是正確的,必然會達到目標。否則路上走來不會積極,會三心兩意,會想可能還有其它更好的路。所以學佛要能做到踏實,就必須先建立信心。換句話說,「信佛教」是對這條求真的路子有信心,對佛有信心,至於佛所說的種種境界則是要通過學習去印證的。
建立信心有兩條路,一種是由事信,一種是由理信。「事信」是通過經驗的事實來產生信心。譬如自身學佛過程的某些感應,例如有人看見菩薩、夢見菩薩、或因拜佛念經使身心上或事業上因而得到某種利益,如此而產生信心。又如在我們道場,淑貞常見到佛菩薩顯現,我們因此相信佛菩薩會因為我們祈願、因為我們的用心而和我們產生感應。這就是一種「事信」,我們由此而慢慢建立起信心。但這樣建立的信心,就佛學而言,還不是很夠。因為,我們在外面也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非佛教的地方也聽到很多靈異的事情。最普遍的,像很多所謂的靈媒,也能談出許多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事,有時候也有相當的可靠性在內。基督教或任何宗教裏面,都有一些感應或神奇的事情。如果我們純就「事信」,從一些感應、一些事相上來建立信心的話,那我們也極可能信到外道裡而不知不覺。所以單單這個「事信」,對佛學來講還不充分,不能保障我們的信心不會動搖。學佛與外面一些講靈異的團體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更需要建立起一個比較高一個層次的「理信」。
「理信」是怎麼說呢?比如我們開始學佛學導論,對佛學獲得某種程度的理解後,開始對佛學產生了一種信心。各位來學佛,一定也都在「理」上面經過自己的某種辨別和思維,了解到學佛對我們來講,可能是一條比較可靠的路,才會一直學到今天。但是要想往佛學裏面走得更深的話,這種「理信」的基礎可能還不夠,還需要更進一步。「理信」要作到什麼樣的功夫,信心才算是堅定呢?這一點要說清楚對初學的朋友並不容易。大略的講,就是學佛道理到一個程度上,看出對真理、對實相的剖析上,佛學已經把「理」說得太透徹,說到一個幾乎是言語窮盡的地方。這時候就不會去想到會不會有其它更高的學說或理論可以去追尋,因為幾乎不可能從言語和思維上從佛學上再有所超越了。當我們肯定很難有其他的理論說法能夠再超越這樣一個層次時,這時我們對佛法的「信」才可以完完全全堅定下來。
所謂完完全全的堅定下來,就是對任何的其他說法,我們不會再有所動搖,因為我們已經抓到最深最究竟的一個標準或理路。所以到這裡,我們才可以從學佛的發願講要生生世世都行這個菩薩道。你怎麼保證你生生世世都會行菩薩道呢?一定是信心已堅定到一個程度,表示你生生世世不會再動搖。這種不會再動搖,一定是建立在甚深的「理信」上才能落實。
過去,我們的共修一部分是修懺,後來選擇誦「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裏的最後一章。「華嚴經」在佛學裏的地位,一般謂之「經王」,因為它在理論上,不但說到一個極高處,而且說到一個很圓滿的地方。其實以「高」來講,可以說很多經典,如般若系統的「金剛經」,也都把佛學說到很深的高處上。但是把高處的道理印証到現象世間上去,也就是從現象世間來一一觀照這個高深的道理,把這個說得圓滿的,是「華嚴經」。
在座諸位有些學佛的時間還不是很久,還不太能夠體會「華嚴」這麼深的道理。但是由於經文的善巧,和經文所散發的加持力,即使單單誦讀這「普賢行願品」,讀誦久了也可以從字裏行間得到相當的感受和啟示,這樣慢慢的就可以把你對佛學道理的理解層次也提昇到一個很高的地方。這個經唸熟了再去看其他宗教的典籍,或是其他哲學的典籍,就會產生一種比較。你會覺得,雖不一定能說得出佛學講得究竟怎麼好,可是佛學絕對不比其他學說來得低。因為能夠把世間的道理講到一個這麼巧妙不可思議處,這種語句和氣勢,乃至對時間和空間的透達及自在,實在難以從其它思想學說中找到可以類比的。這樣,儘管我們在佛理的修學上功夫下得還不多,但也可以建立起一個相當有力的理信,所以誦這部經就有這樣的方便和利益。
為什麼我今天要談到信心?我們學佛的重心是實修。今天我們這個共修的重點也是在實修上。我們不只是在每個月聚會上作些共修,大家在家裏日常的時候也會做些基本的修持。這種修持不像學一門功課,懂了一個道理馬上覺得有一點收穫。修持這事,修一天修兩天好像沒什麼感覺,沒什麼進步,沒什麼收穫。這時會產生一種懷疑,有時會因此而生起退轉的心來。我們都聽過,學佛是一條漫長的路,如果我們在修行的途中不能有堅定的決心,常常進一步退兩步,這樣學習當然會變慢。日常裏我們說慢,是慢一個月、兩個月,慢一年;學佛卻可以是慢一輩子、兩輩子。所以,我們若希望從學佛裏得到最大利益,除了在「理」上有一定的了解之外,在這「事修」上一定要非常積極。用佛學的話來講,就是精進。
我們只有在信心上堅固了,願意把身心交托給學佛,就不容易被世俗的欲望牽動,學佛變成了生活的重心,這樣在實修上就有力量堅持下去,有所堅持才能產生一種累積性的效果,而累積的效果又增強我們的信心。
對佛理有了信心,我們可以學習運用佛理來作一些觀照,也可以對修行上的堅持有所幫助。譬如說,我們知道佛學是講因果的。要是深入一點看,佛學上的因果是非常精妙非常全面的一種因果說。不只是說有人今生作了壞事,來世就投胎作豬作牛之類的因果說。因果是每一剎那每一剎那都在顯現的東西。我們要這樣理解,我們的存在實際上是像電影片一樣閃動的存在,每一個剎那就像是一格影片的現起。不同的是,電影片是兩度空間,而我們現起的是三度空間的一個影片。你看電影片它後面的一格影片為什麼會銜接到前一格影片?它中間的連繫是什麼?它中間的連繫就是因果。如果這中間沒有因果關係的話,我們就看不懂這個電影,會以為是跳片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生命也是把無數瞬間存在的影像依據因果的邏輯關係串連而成的,環環相扣,後念依著前念。一念嗔心現起,就只能銜接上下一念的忿怒,這時候如果突然警醒了一念的佛法,隨之會現起一念的清涼。雖然照金剛經來說,這一切都是虛幻,但是這是有理路的虛幻,是嚴謹地依據因果的虛幻。換句話說,因果正是建立世間的法則,離開因果或放下因果,就沒有任何的世間,連虛幻也沒有。而我們只要一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就完全落入了因果的大網。
理解到這樣微細的現起,對我們修行上有什麼好處?只要常常這樣去思維,慢慢的你會很細緻很貼切地體會到,你現在每作一件事情,每起一個念頭,都立刻有「如影隨形」的效果。它的效果是在下一個剎那就要出現的,不是等到明天後天或是來生。有這樣體會,就能很肯定,我現在一句佛號唸下去,我下面的人生會全部都改變了;或者我今天去做一件壞事,起了一個惡念,我下面的人生也都全部改變。以這樣的警覺心來從事修行,決不會担心或懷疑我唸經是否有效果,縱然我們依舊會遇到挫折和失望,也不會生起退轉。不僅如此,這種觀照還能讓我們常常對當前一念頓生警覺,警覺到因果的瞬間成形,不會給我們時間和機會來反悔來修正,所以只有念念小心、念念謹慎,這樣自然而然就成就了不放逸,大大增強了修行的力道和品質。
所以要讓我們的修行能落實又能堅持下去,一方面我們要建立起對佛學不可動搖的信心;另一方面最好能深入地理解因果,知道我們隨作任何一件事情,它的效用或說是「果」是即刻就展開的。任何身、口、意的一個運作都是如此,不論我們是否有覺察到。當然正確的修法很重要,只要方法正確,那麼修下去其實即刻就已發生了效果。如此,我們在作事修時心裏就會很踏實,就會有毅力去堅持下去,確信我們在剎那剎那中已把人生扭轉,不斷向佛法向覺悟的方向上調整。這種改變其實是巨大的,但是我們往往不容易覺察,因為覺察到改變是需要有一些對未來預設的參考值才行。譬如有高人替你算過的命譜來對照,像我們聽過袁了凡居士的那些故事。又譬如有人能預見到一些未來的景象作為參考,才知道有所改變等等。有這些經歷固然更增強我們的信念,沒有它,我們從道理上還是可以達到一樣的篤定。
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