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在冬天的街口

□ 小甘

近日氣溫驟降,驅車上街時,往往不經意地,留神到在路口處,踡曲著的颯縮身影也多了起來。在略嫌單薄、襤褸的衣衫中,包裹著的總是少有變化的疲憊表情,以及一股絕望及無奈的眼神。當掠過此景時,心頭常為此深刻的觸動,而湧現出自己在 L. A. Downtown 唸書時,參與 Feeding the Homeless Program 的回憶。熱鬧浮華的校園與孤單又冷冰的第六、七街,雖近在咫尺,卻有天壤之別。傍晚時分,當大伙兒將親手剛做好的熱騰騰的三明治,送到住在街角的 Homeless 手中時,既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也有一種被當頭棒喝,從平日枯坐冥想的做學問中,大夢初醒的感覺。

深一層地去觀照這種滿足感,發現其背後多半是一種好奇心和憐憫心交錯混雜的情緒。好奇心中,伴隨著一時的情感衝動,多半只是想嘗試新鮮的事物,來做為生活上的點綴;憐憫心裏,卻隱約地存有藉此施捨,得到「我高你低」的差別表現而滿足。這種心態,和以「平等心」為出發點,本著「視萬物為一體,六道為同命」的精神而做之布施,兩相對照,其差別自不言可喻。

人間無奈罷,世法總依不同的人我關係,及物質和名位的擁有,約定俗成地要求你我表現不同之應對舉措;易為「境」所轉之故罷,和「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所簇擁著的大官講話,多少與跟路邊乞丐說話時心境上有所不同。要想打破凡聖,不起分別,將眼下的一切一切對應關係,瞭然於心地看成由心所造的幻相,唉!說實在的,對有大根器的善知識而言,悟此於剎那之間或非難事;但對如我這樣業識、妄心深重的人,要想當下離相,轉識成智,真是很難的!

或許只要不退「一心向佛」的初心,一些初聞不能當下相應之佛法義理,若能不斷地,進一層去深觀世間法,久而久之,或可從世間法中實證佛法,引起心中對義理之共鳴。若無法立刻在心念上,達到「無人我,無凡聖高低」之眾生平等境界,何妨由世間的起落,看看聖凡差別究竟幾何?拿破崙曾十分傷感地在1812年 (自莫斯科大敗撤軍後) 道出了自己當時落寞的心境 │ 由顯赫崇高到愚昧可笑僅在毫厘瞬間 (from the sublime to the ridiculous is but a step) ,或許這可用來說明聖凡之別,不過是依「緣聚與緣滅」而起的幻相罷了。

再細看周遭親朋的際遇,往往幾年之間,起起落落,千變萬化!所謂「紛紛事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眾緣聚合及散滅所帶來的成功與失落,大抵皆是冥冥之中,為世緣所牽動的多生果報之彼此相應關係吧!深一層地去領略,的確可見到世間生活之中,有許多「不落言詮」的佛法。但在信佛之前,於生活中的種種際遇,即使佛法應機示現眼前,也難起感應道交。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地體會世間之佛法後,漸漸地悟出人我及一切眾有情的平等通性。當然「理雖頓悟,事貴漸修」,正如許多人雖悟到了「情不滅不出輪迴,愛不斷不生淨土」之理;但在實行上,真要斷絕情愛,似乎當下還有些難處。或許先「折減情愛」,磨礪以時日,或能遇大機緣,下大決心,真能「滅斷情愛」。

同樣地,要將「無人我,無凡聖」的平等心,完全落實於生活中,以及體現於與人相處之各種應對進退的關係上,亦定會有些知行上之差距。這當然需不間斷地砥勵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應本此大覺之平等心來隨順眾生,布施眾有情,助其所需,並非冀求功德。

或許就濟世利生而言,懷著「人我平等,一切法平等」的精神去布施,更能讓眾有情在得到我們的布施時,感受到我們所自然流露的一份恭敬心;而以個人精進修行來看,在能認清人我凡聖,其實互相融通後,一些識障迷妄,及因差別、比較而生的貪怒情緒,也許較易為之破除,而能以更大的智慧及更廣闊的心靈來修己度人。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