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對於愛滋症更進一步的認識

□余文山醫師

本文作者余文山醫師畢業於台北醫學院,執業於婦產科已十八年。余大夫一向對於愛滋症研究的發展非常關注,很高興有機會請他對這個人人聞之色變的病症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 編者

前言

愛滋症又稱愛死病,英文叫
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是現在世界各國最頭痛的公共衛生問題,尤其是東南亞及南亞地區,近年來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趨勢。為了進一步認識愛死症的病原、感染途徑,及如何預防,應許世雄大夫的邀請,收集一些資料,寫下此篇短文,希望一般大眾對這個世紀的黑死病有更進一步了解。

愛滋症的破壞力

愛滋症是由一種叫做 HIV 的病毒感染的,這個病毒現在分離出來有兩種,第一種HIV-I(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及第二種HIV-III
。早在一九八一年愛滋症被發現以後,這個病毒就被分離及研究,瞭解了這個新病毒的流行傳染途徑、病毒學、發病機制、臨床過程,以及最重要的它對免疫機能的破壞力。以醫學的觀點來說,由於對此病毒的研究,使日新又新的醫學領域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當然在最後,大家都希望能成功的造成疫苗,以防止此病的蔓延,則將是終生研究此病毒學者的莫大功勞。

當這個病毒經由不同的感染途徑進入人體後,首先人體會有一個反應,那就是我們人類先天就有的免疫系統,對這個「異物」的排斥。一般來說,人類的免疫系統是要「異物」進入體內,經過血液及淋巴系統的循環來刺激具有特異性的淋巴球。淋巴球又分
B 及 T 淋巴球,B 淋巴球主司「體液性免疫機能」,即所謂製造抗體來對付抗原,所以一旦 B 淋巴球機能受損,則抗體減少,人體就容易受細菌感染;而 T 淋巴球受損,則更嚴重損害人體的免疫功能,愛滋病毒就是專門對付 T 淋巴球的元兇,一旦 T 淋巴球系統被破壞,可以說已經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T 淋巴球又分 T4 及 T8 兩種,T4 是幫助性及引導性淋巴球,T8 是抑制性淋巴球。T4 細胞表面有一種抗原蛋白叫CO4,跟愛滋病病毒體表面糖蛋白叫 GP120,有很大的親合力,一旦合起來,病毒的 RNA 就進入 T 淋巴球內,再進一步加速製造更多的病毒,當此 T 淋巴球破裂後,新的病毒再去吃其他的 T 淋巴球,這樣的惡性循環,直到把全身的免疫系統搞垮為止。一旦 T4 細胞減少,相對的 T4 及 T8 的比例亦減少,這樣人體的免疫機能就很嚴重的缺乏。當免疫機能缺乏發生時,人體就容易受各種細菌及病毒的傳染,亦容易引起腫瘤,發生卡波氏腫瘤 (Kaposis Sarcoma)
。當愛滋症病患死時,不是因免疫缺乏而死,而是因免疫缺乏,引起的併發症而死。

當一個人受到愛滋症感染,有的人很短時間就發病,有人經過很長時間,如十年、十五年後才發病,這主要是看這個人的免疫系統損壞的情形而定。下表是一個偵測免疫系統缺乏的指標,醫生就是根據病人的臨床狀況及血液的檢驗來預測病情。

 免  疫  系  統    
  
消 長

 一、
T 細胞

1.末稍淋巴球 ○

2.T
淋巴球數 ○

3.T4
○

4.T8
○

5.T4/T8
比 ○

6.遲延性皮膚反應 ○

7.淋巴球增殖反應 ○

8.淋巴素產生 ○

 二、B 細胞

1.血清免疫蛋白(IgG,IgA)
○

2.IgM
○

3.血中免疫複合體 ○

4.B
淋巴球數 ○

 三、其他細胞

1.單核巨噬細胞 ○

2.N.K
.細胞活性 ○

 四、血中抑制素的存在

1.可溶性抑制因子

2.自體抗體

3.B2
微球蛋白 ○

4.Neopferin
○

在這個指標上,
T4 細胞的追蹤非常重要,一般來說T4 細胞在400/UL時很少見到症狀,在200以下就可以發生卡波氏肉瘤,在100
以下則各種伺機式感染會陸續發生。

再下來我們來談談愛滋症的流行趨勢。從一九八一到一九九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報告,全球愛滋病患有超過八十五萬例,這還不包括帶原者,帶原者大約有十倍以上,而這些人百分之九十都會變成患者。至於地區上來分,北美及西歐一九八零年代增加最速,其中多為同性戀及靜脈藥癮注射者,但自一九八零中期、後期,以及一九九零年初期,這兩者的增加率已逐漸緩和,每年只增加五萬名。這得歸功於先進國家的公共衛生教育奏效,高危險群的性行為習慣改善,另外也可能是高危險群的病毒感染已達飽和,所以較少有新病例發生。反觀亞洲及非洲地區正方興未艾,從一九八五年以來,亞洲新感染者急遽增加,主要國家是印度、泰國、緬甸、越南、高棉、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等,而且主要是異性戀性行為,及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器而引起的。這些地區,以及台灣、日本的色情文化、嫖妓習慣,助長此種病毒的流行。據台灣衛生署統計,到目前台灣約有二百五十名左右愛滋症患者,帶原者則估計在二千到四千中間,但因外勞進入台灣的數目增加,及來自泰國、菲律賓的帶原妓女,再加上台灣的色情文化,未來的流行趨勢不可輕視。至於中國大陸,據一九九三年六月官方的報告,已達一千一百零六名,其中雲南省估計有八百九十九名,這些大都是靜脈藥癮注射者。對於藥癮者的控制比較容易,主要是提供隨打隨換的針茼,就可以控制這一群人的流行。但是對控制異性戀者的傳染則有困難,因為這些人,不知道他們性行為習慣是高危險的,得了以後,不知道他或是她是帶原者,然後再把病毒傳染給固定的性伴侶,再傳給其他的人,或因懷孕傳給新生兒,如果不能控制這一組人的傳染方式及追蹤檔案,那麼愛滋病毒的控制就有事倍功半之慮。

愛滋症的預防與治療

如何對付愛滋症,我想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如何預防。至今,不但是治療愛滋症的方法還沒有完全發展出來,疫苗的發展也還在實驗室的階段,所以預防變成首要的任務,而預防就要先知道這種病毒是怎樣進入人體的,以下就談談它最普遍傳染方法。在人體的體液中,愛滋病毒分布最多的,就是血漿、精液及腦脊髓液。愛滋症若經由性行為感染,由於同性戀的肛交(Anal Intercouse)
以及異性戀的陰道交,都有把精液中的病毒傳染給對方的可能,尤其是肛門粘膜有破損,陰道粘膜有裂傷,或在月經中有性行為,都可以增加傳染的可能性。

其次經由靜脈注射或輸血的路徑,直接把病毒送到患者的血液內,如血友病人及靜脈藥癮者多經由此方式而被傳染。再者是由血液傳染,如帶有病毒的母親,直接傳給未生下的胎兒,另外醫療工作人員,如醫生、護士因被針扎到,開刀被割到,或被愛滋病病人體液噴到,都有可能被傳染,只是發病的可能性甚小。另外就是本身患有愛滋病毒的醫療工作人員,如牙醫、外科醫生、護士傳給無辜的病人,但這亦是很少的情形。

以上這些涵括百分之九十九的傳染途徑,我們針對這些傳染方式一一來解說。對於性行為傳染途徑的預防,同性戀者一定要用保險套,減少伴侶人數以及定期做血液檢查;異性戀者則要減少嫖妓的次數或者根絕這種色情文化,回到一男一女的關係上面,假如不幸感染到病毒,一定要告訴性伴侶,然後以後如有性行為一定要用保險套,而感染者的性伴侶,亦要作定期檢查以免再傳給他人而不自知。保險套又分男用及女用兩種,都有保護的功能,但使用的正確與否非常重要,美國的疾病防治中心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及台灣的衛生署,都有發行小冊子教導大眾怎樣正確使用保險套。另外輸血傳染的預防,則加強捐血人的篩檢,高危險群者不允許捐血等措施,則這一條傳染途徑亦可堵住。其他血液製劑,如 B型肝炎免疫蛋白(HBIG
)及凝血因子,要照嚴格的篩檢過程,這樣由此類產品傳染愛滋病毒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至於防止藥癮靜脈注射的傳染,上面已經提過了,最重要的,衛生工作人員一定要時常追蹤,及這些人知到使用隨丟的注射器,這樣必可有效的防止此一途徑的傳染。

再下去談如何防止母親傳給新生兒。在產前檢查,對有高危險群的婦女一定要篩檢
HIV 抗體,一旦証明為帶原者,則胎兒有百分之二十到四十的機會被感染,如給母親產前服 AZT 這種藥,則更可以降低其感染率。當然這些小孩一生下來就要特別的跟蹤、檢驗及治療。至於醫療工作人員被病人傳染及傳染給無辜的病人,依 CDC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有發給各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的守則,如能確實遵守,則被感染到的可能很少。

結論及展望

在歐美國家因為政府大力宣揚愛滋症的可怕,再配合媒體及醫療界的努力,控制這個病症的可能性是指日可待,但反觀非洲,不但政府無能,無法推動公共衛生的重擔,再加上社會的無知及貧窮,醫療資源嚴重缺乏,愛滋症有難予控制的趨勢。再回頭看亞洲,則情形稍為不同,因為在東南亞主要愛滋症者是異性戀者,佔百分之七十,這些人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同性戀者圈內及圈外之別,防治工作非常困難,再加上經濟發展,色情文化、性交易非常普遍,這一群人的傳染,已經讓這些國家的醫療工作者及公共衛生人員束手無策,因帶原者無法被有效追蹤及發現,預防無法達到像歐美的效率。

至於愛滋疫苗的研究及發展,很遺憾的,到現在還在實驗室的階段。不過照現在的速度,大概在十年內定有疫苗應用在臨床上面,我們只好耐心等待。然而對於愛滋症的治療亦有不少的進步,到現在全球公認有效的反錄黴藥,包括
AZT、DDI、DDC、D4T、FLT 及 3TC
等六種,這些藥副作用各不相同,可以交替、混合減量使用,可延長病人存活期,但還是不能治癒。

最後我的結論是,愛滋症,據一九九四年的統計,有一仟四佰萬帶原者,其中已有八十五萬愛滋病例,對於防止這個新世紀的黑死病,不但是醫療工作者、公共衛生人員當仁不讓的責任,更是一般大眾需要警惕而協助防止這個可怕疾病的蔓延。

參考資料: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AIDS〞, Third Edition,by Sande D. Volberding

愛滋症的認識及預防  正中書局,莊哲彥。

愛滋症簡介      台灣衛生署刊物。

愛滋症認識      台灣衛生署刊物。

Public Health in Republic of China, 1995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