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心 塵

○ 萬家平

其一

半年前,聽到一卷其它教會人士批評佛教的錄音帶,初頗驚訝,繼而釋然。其實,不同宗教間的批貶,時而可見,已不是新聞,即便是相同宗教內的紛爭,亦非鮮有,實在無需過於耿耿於懷,更無需處心積慮地想去澄清。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對過份的詆譭,只需一笑置之。

繼而一想,若作必要的澄清,亦無不可。但是,所以要澄清者,實為使聽聞者有接觸佛法的機會,期使早證涅槃,而非為護法辯駁。若非為令眾生離無明故,亦無需佛法,莫為「維護佛法」而與爭辯,令彼更生無明!

同時,對批評者,我們應以善知識看待,正因他們提供了我們自省的機緣,讓我們學佛、信佛者好好反省,是不是依止正信、正解、正行?只有不斷地提昇自己,以此隨時警醒惕勵,方可不落人以口實。學佛本是大丈夫事,忍辱負重,難行能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外道詆譭並不可怕,若因自己以佛弟子形象,卻在「信、解、行」有了偏差,使旁人對佛法產生誤解,那就是莫大的罪過了。

其二

在我們的朋友中,常見到家庭成員裏有不同的信仰,有些尚能和平共處,有些卻相互詆譭排斥。古人說,「藥不在貴賤,癒病者良」,只要能治病,而無副作用的,都是良藥。雖然每個人尋求於宗教的動機,南轅北轍,但多半想由其中獲得一劑能對治的藥方;然靈藥難求,「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各人有不同的機緣,勉強不得。但若因彼此不同的因緣,互相壓迫,互相排擠,則已然失去追求靈藥之本意;病未除,卻更加病因,實非明智之舉。

在我們的友中,也常見改變信仰的例子,有來回轉換者,有照單全收者。雖說各有因緣,然而改變信仰的人,是否機緣變了?抑或藥不對症,想要換一副更能對治的藥方?細想之,因緣或有萬千,良藥但只一劑,三毒隨業潛來,三學依止漸除;宗教各依所宗,教義各闡其義,人生短暫無常,怎奈尋尋覓覓?變來變去之餘,莫忘佛陀的三法印,萬法不離其宗,僅了義、不了義之別;今生世間法好用,卻奈三世如何?

其三

每與人討論佛學的宇宙觀,總為層層的山,重重的天,帶來一串串的疑惑;不禁令我感嘆,「相信」與「懷疑」的界限是那麼地模糊!倘若我真證悟了這層層重重的山與天,我想不但很難讓別人相信,恐怕連我自己都需要再求證於別人,老美不是常說「
Did you see what I saw?」

「須彌山、七重海、鐵圍山」是印度地緣之說?是宇宙星際之解?是天人另一共業所識?抑或是人體骨節氣血之代名詞?其實,「是不是這樣?」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應認識,人類五蘊、六根觀察能力非常有限;要打開心胸,曉知這個器世間,絕非只如我們意識所認知地一般單純,有情眾生的生死輪迴、六道輾轉,也絕非我們科學的知識所能洞悉。

其四

多年迷沉,而自學佛以來,深感世間事「了了有何不了,生生還是無生」。有人在佛學裏,極力尋求一種方法來改進世間種種,我不禁感嘆,「破迷啟悟」不成,卻是愈陷愈深;原本虛幻之塵世,人處俗事應離境,蓮生污泥而不染,何庸清水以自污?不敢妄求了悟,只希望能與我有緣之人,生活過得更積極、更樂觀、更開朗!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