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念佛心得三則

◎ 駐足

願生西方淨土中

學佛有次第,曰:信,解,行,証。無信則無真解。無信而解佛法,是以佛法為學問,為知識,為哲學,為辯証,少有實用。信而解,必渴於實行,唯行方有証悟之機。俗謂「悟」,有解悟、行悟之不同。解悟誠難得,然習氣未去一分,業障依然故我,進進退退,仍難有把握。行悟則不然,習氣、業障須漸消,本然智慧方漸發而悟。由行而悟,習氣、業障減一分,智慧則啟一分,成佛入道之把握,亦日增盛一分!

於是知,讀三藏十二部,皆為導行。讀而不解,直若未讀,解而不行,形同未解。然欲解佛意,豈易得哉?登地大菩薩,猶未解佛意,況我等凡夫?解者,解所行。佛法有云:解一分,行一分;行一分,解一分。解者,解所行;行者,行所解;解行相應。

我等生五濁惡世。五濁之一,命濁者,正因修行不易,由信而解,解而信;解而行,行而解;不假時日,難於深信,難於死心真行。人身命短,修道之人,方有所解,方有所悟,猶未及行,或行之未純,大限己到,時不我予,又入輪迴,隔陰之迷,修待從頭。故我佛有大勝方便,教人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一登蓮邦,則橫出三界,圓成三不退,直至成佛。

念佛法門殊勝,若論其理,雖龍樹、馬鳴之流,亦難徹解。雖不徹解,然彼等能徹信,死心塌地,念佛不疑。所謂善根者,稍點示,稍思維,即能深信。所謂福德者,稍入門,即能力行。我等有大善因緣,得識此念佛法門。於此法門能生真信,則為善根,原不在接觸法門久暫;於此法門能真實行,即為福德,亦不在談說法門之玄妙。是故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能念佛求生西方,我等雖非龍樹、馬鳴,而不異龍樹、馬鳴;一登蓮邦,即是龍樹、馬鳴!

長者某,身罹惡疾,鎮日臥床。日前往探彼病,借以「一代高僧廣欽上人傳奇事略、開示錄,及行持語錄」,望其於念佛法門多生信心。言談間,知其廣聽諸種經典開示錄音帶,而於金剛經與維摩經,頗生喜愛。長者尊前,余唯唯應。歸府尋思,心甚不忍。聽經雖養善根,然來日無多,遠水難救近火。當此之時,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方為上策。色強力壯之時,讀世間文字,屬閒岔;色力衰時,非念佛文字,皆屬閒岔;臨命終時,除佛號外,念佛文字、經教,亦屬閒岔。維摩經云:「煩惱即菩提。」色力強盛之日,外緣過多,念佛之心難切;惡疾纏身之時,了生脫死之念強,斯時念佛,意切,願真,正是得力之時。念佛往生與否,定於命終之時,豈非彌陀大悲,予我痴苦眾生,最後背水醒悟之機。長者、長者,願汝摒外緣,棄經教,專意念佛。二六時中,唯佛念,無它念。醒時念,睏時憶,專志求生,庶幾不負此生,不負此疾,不負佛菩薩大慈大悲!

※ ※ ※

妄心念佛

與友人談念佛、拜佛。彼曰:「念佛、拜佛,妄念紛飛,心不專一,豈有益乎?雖欲去妄念,去之不止,奈何?」我勉友人曰:「但念不輟,久之必有效驗。」

平日不覺,唯禮佛、念佛時,方體妄念之多,之紛雜。念佛如鏡,念頭如形,惡念如惡狀,善念如善形,要之,皆為形也。不有鏡,不知形影端曲,禮佛、念佛時,妄想、執著,如立照妖鏡前,畢現無遺。譬之以喻。嘴角上揚,臉強堆笑,雖欲氣憤,不可得也。禮佛、念佛時,稍有惡念,瞬乎即覺,是禮佛、念佛,雖欲作惡,不可得也。禮佛、念佛不止,則佛我合一,心為明鏡,無端無曲。

譬若行善。不論用心,報應仍在。善行仍有善報之跡。禮佛、念佛,妄念雖多,福報仍不可思議。

譬若持戒。惡念未現諸形,可通懺悔;若形之跡,則必有惡業之報。禮佛、念佛,不論心淨心亂,持之以恆,必有禮佛、念佛之報,況有佛菩薩誓願力加持,功豈唐捐?

譬若出家。經謂僧破戒,猶勝在家居士。禮佛、念佛,雖未至清淨,猶勝他善而不及佛想。圓覺經云:「善男子,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任他妄想千飛萬轉,我但念佛、拜佛不輟,不求息滅妄念,不加了知妄境,隨覺隨入佛念,持之以恆,必入圓覺!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跡。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人有善跡,而謂彼存心不正,是乃苛求。知以善跡行事,彼已知善矣,此非善念而何?妄心念佛,心仍向佛,成佛豈非原自此心?但念不輟,日久必有功效,不必多疑。

友人又問:「祖師謂,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豈真如是?」我對曰,是則為淨土法門之殊勝。其他法門,若非根器相應,雖修,難保當生成就。淨土法門,利鈍全收,但懼不修,萬修必萬去,當生成就,絕對無疑。雖妄想不止,仍念佛、拜佛不輟,且日益增數,是則為修,生西方必矣!

※ ※ ※

香影

讀誦「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頗有所悟。無怪乎古大德盛讚此章,並列淨土五經。此章文字雖短,蘊義無窮。通讀全文,其傳神之尤著,則為二譬喻。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形者,我;影者,阿彌陀佛;福報焉有更大於是者?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此香氣者,喻為心開;心開者,明心見性之謂也。但入香坊,不有他巧,即可開悟;方便焉有更勝於念佛者?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