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教學相長

□諸羅生

當楊老師講完了唯識課後,有天我與同學閒談,說起希望下一部老要講經典會是「唯摩詰所說經」。因為我們在大方廣學會經過了一系列的佛學導論,般若經典(心經、金剛經等),淨土經典(觀無量壽經等)及唯識學(導論、百法明門、八識規矩頌、三十唯識頌)的探討後,覺得應該可以去研讀這一部心儀已久的以在家居士為主角的經典了。同學居然答說,上週楊老師已宣佈下一部要講的經就是這部經。鳥聽之下非常歡喜,就期待著開課。

過兩天楊老師跟我說,他認為同學們這幾年來上了這麼多的課,研讀了許多經典,應該對佛學有了基本的認識,有些基礎了。他希望利用這次講述「唯摩詰所說經」的機會,改變一下上課的方式,讓同學們有發表參與的機會。以前上課時大部分是老師講課,同學聽講作筆記,雖有問答討論,究竟還不是很活絡。他計劃在講完第一品「佛國品」後,先請同學們上台講解每一品的經文,同學講後老師再作進一步的補充講評。我也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使同學們有腦力激盪的機會,打破上課聽講單行道的習慣,鼓勵大家去找資料、註解,給予大家上台講經的經驗,也可增加大家參與的意願。當我翻閱了第二品「方便品」的經文後,覺得比起接下來的各品,算是比較容易講的樣子,而且認為第一個上台也較無心理壓力,於是自告奮勇的接下第一棒,講第二品「方便品」。嚐試一下上台講經的滋味,也希望拋磚引玉,有更多的同學們繼續講下去。

硬著頭皮接下這一棒後,就面臨著如何準備的問題。大方廣學會嚴謹的行風,更使人不敢掉以輕心。首先在學會的圖書館找到竺摩法師的「維摩經講話」和太虛大師的「維摩詰經釋會紀聞」,加上手邊已有的陳慧劍居士的「維摩詰經今譯」,還有一本英文的維摩詰經譯本(by Charles Luk
),以及佛學子典,就開始著手準備。

別小看「方便品」,短短的篇幅,細看之下才發現其所包含的範圍之廣,法義之深,實在不可輕易視之。在其優美精簡的經文中,每字每句都值得深入的去了解,去找出其真正的含義,去剖析出其與前後文的關聯處。如果說此品中已畫龍點睛地描述出佛法的精要及修行之徑,也不為過。從過去研讀經典所學到的一個重要的觀念是,看一部經,甚至一章經時,必須先要把握到其骨架及主旨,也就是所謂的「科判」。要像醫學生作大體解剖一樣,先描繪出整體的架構,再剖析出各個系統的相關功能,然後才深入探討各個細節。對於初學佛者而言,要掌握到經文的精髓並不簡單,需先參閱古德先賢所作的科判,反覆研讀整個經文,才能形成自己的見解。當然這種見解也並不一定正確,但是經由這種思考的學習方式,會有助於增進學者讀緀解經的能力,並建立自己獨立判斷的習慣。

經文的譯述則又是一個挑戰。佛經文字簡潔優美,然其義理往往極為深博,需要對佛學之名相有相當的了解,方能在讀誦之時,領悟其義。因此在準備這次的報告時,在各個名辭法相之註解上花了不少的功夫。也因而澄清了許多模糊和錯誤的觀念,體會到「教學相長」的道理。更不由地佩服和感激楊老師和林老師平日為了上我們的課所下的功夫。

雖然花了不少的時間精力來準備這次的報告,卻一直覺得準備得不夠充分,可是上台的時候終於到了,只好硬著頭皮上陣,坐上講座。大概是因為年紀大了,臉皮也較厚了,面對著同學們一雙雙睜大的眼睛,居然並不覺得緊張。於是順著所準備的講義大綱,參照著手邊的卡片資料,竟也不停地講了一個多小時。再看看同學們並沒有人打瞌睡,也聊以自慰了。

講完後再聽了自己所講的錄音帶和楊老師補充講解時的錄音帶,同時對照楊老師所寫的講義,發現自己有許多不滿意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很慶幸自己接受這個挑戰,感謝楊老師和大家給我這個學習的機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