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P1
紅塵自在 P2
紅塵自在 P3
紅塵自在 P4
紅塵自在 P5
紅塵自在 P6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
清末儒將之感懷 (二)
◎尹建維
前期述及曾國藩一生保薦人才無數,卻為形勢所逼,不得不促成喪權辱國的李鴻章青雲直上;同時更哀痛知人善任、極力培育人才的胡林翼英年早逝。本期續以左宗棠之才氣縱橫為序,引述將帥之成功條件與延攬人才之困難。讀本文,可從作者的感懷中,窺見「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之歷史定律,其中之情節可感可歎;細細體會,若能找出蛛絲馬跡,給「居人上位者」一個深思與反省的觀察,則為本文之大幸。 ─ 編者
(續前期)
至情至性之左宗棠
人之才具,有庸才,有人才,有天才,有鬼才。中質之人居多,能不自以為是,不自強出頭,雖平庸,無人以庸才視之;能稍有自知之明,稍具肚量,人輒以人才許之。人之氣度,可後天栽培。然人之才情,則多得自天生,不可強而致之。見人天才、鬼才,唯有讚歎、欣賞而己。讀「曾左胡」傳記,我每感動曾國藩、胡林翼用力之勤,用心之苦,然不若讀左宗棠故事,痛快淋漓,直暢心懷。曾國藩用力最緊,不免有收嗇、窒抑之感;左宗棠非不用力,然其才情甚高,不拘小節,直心直行,不自囿於形勢。讀其行事,若齊天大聖三拳六腿踢破天宮,踢開其一片天下,亦為中國後世踢出不世功勳,痛快之至!
左宗棠自幼即不囿於大環境之牢籠。方天下世子寒窗苦讀八股文字求取功名之際,左氏即讀人不愛讀之書,歷史、地理、農事,無不涉獵。觀其書齋自撰之聯,可見其孤高、自負:「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左雖孤傲,窮而不酸,亦無心富貴。三次會試落第,從此收拾功名之念,回鄉課子教讀,寧自珍愛,不為五斗米折腰。人聞其才,雖好友胡林翼,巡撫張亮基,甚至咸豐帝差郭嵩燾敦請其出仕,左皆不為所動,我自耕讀,讀我愛讀之書,曬我喜曬之太陽,直至四十二歲始出山。今者我為生活所左右,求為自己讀書、生活一年而不可得,觀左之逍遙、灑脫,實羨慕之至!
左宗棠雖入張亮基幕府,但自知個性孤傲,不願聽命於人,故不受官銜,不支薪俸,只作客卿參與戎機。後曾國藩因左之功,保舉知府。左非但不領情,且對人言:「滌帥不識人,欲以一頂藍頂花翎,換卻我綸巾羽扇。人不作官則已,作則非督撫,亦非知縣不可。否則人誤官,官亦誤人。」口氣似大,實則誠語。滌帥雖以知人、識人聞名,然左氏遊龍之心,絕非作繭自縛之滌帥可體會者!
左宗棠性情中人,敢愛敢恨,於人亳不假借。知左者,莫過胡林翼。胡林翼奏咸豐帝,謂左宗棠「名滿天下,謗亦隨之。其剛甚激烈,誠不免汲黯太憨,寬饒少和之譏。要其籌兵籌餉,專精殫思,過或可宥,心固無他。」其時,曾國藩一代宗師,左亦亳不假以顏色,據理力爭,時有齟齬。「余與滌帥所爭,皆軍國要事。」(左家書)國藩駐節祁門之時,左謂祁門為死地,力勸阻之,曾不聽,卒為太平軍所圍,率先解圍者,左氏也!
左宗棠雖心高氣傲,胸中有其丘壑。曾國藩死,左輓之曰:「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此輓字字真誠,字字痛惜。左之直言無諱,豈在損人顯己?其不假借於人,實乃待人以進、以砥礪;不待人以退、以敷衍。凡情低淺,矯揉失真,謂左不謙,不若謂人不真。曾國藩幼女曾紀芬,於曾死後十餘年,詣見左於兩江總督時,左竟開中門迎接,待以殊禮。我每讀至此,總不禁熱淚盈眶。古人前賢,心皎如日月,心誠如淨水。共事則忠,待人則厚。性不真,焉敢直言天下之重如曾氏者?情不切,焉能待故人之子勝於故人?如是性真,如是念舊,如是真摯!
左宗棠雖自視甚高,自比諸葛亮。然愈老愈醇。左於西北定邊之時,其二子奉母命自湖南省視。父子促膝長談,左告二子曰:左雖非大愚,亦決非上智。中材之人,學識見解相去不遠。所不同者,唯一「誠」字而已矣!左自謂其成功全賴一「誠」字。以左自視之高,仍不自許為上智,亦可見其胸中丘壑。其成功,豈浪得乎?前賢終身經驗,結論在一字,我等敢不寶愛、服膺並力行之?
左宗棠之才幹功績,於其助平太平軍之亂,建立海軍,引進西方科技種種,已甚卓著顯赫。然左之才情功勳,莫過於其平定西北,建設西北,遏止俄人野心,並五奏建新疆為行省。無左在西北之經營,今日新疆及西北數省,必如西藏、蒙古,或為多事之地,或非中國之屬。左之功在千秋萬世,非僅一時、一地而已。曾國藩評左宗棠曰:「西陲之任,天下第一,橫覽七十二州,更無材出其右者,即令起胡林翼於九泉,亦無此成就也。」
李少陵先生之「左宗棠傳」謂,民國卅一年中央大學教授繆鳳林先生,曾至西北考察左之事業,其結論曰:「自唐太宗以還,左宗棠為對國家主權功勞最高之第一人。」民國卅三年,時任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先生,由莫斯科,經迪化,飛蘭州,曾曰:「左宗棠為近百年世界偉人之一。其將中國前門由上海搬至迪化,使中國視線擴至俄羅斯,中亞細亞,及全世界,其見解可影響世界局勢。我為首位自中國前門拜訪之國際友人,我對左宗棠有無限敬意!」
英雄已萎,典型尚在。讀史低迴,無限欣慕,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將帥之氣
胡林翼云:「為小將者,須立功以爭勝;為大將者,戒貪小功而誤大局。」又云:「大將以救大局為主,並以救人為主。」此言知之不難,行之則不易,否則豈非大將充斥街頭乎?曰大局,非有智略,知進退緩急之機,難以知之。然,雖有智略,雖知局勢,不有過人之量,不有捨己為人之勇氣,至多僅成智謀之士,難成救局勢,救人之將帥。讀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故事,深刻動人,動人之處不在勝負,正在其將帥之胸襟、氣魄、與勇氣!
於太平軍進逼長沙之際,左宗棠臨危授命,入張亮基幕府共襄軍事,逐賊遠去。太平軍雖暫去,大局未定。張亮基詢左宗棠以大計,左曰:「內定湖南,外援五省。」其「內定湖南」,以其巡撫之身,張亮基自以為然。然,當時湖南遭賊竄擾,土匪亦藉機生事,以殘破之鄉,自顧不暇,而曰:「外援五省」,似言大而誇,不切實際。然左以其過人之才,先清鄉,掃平股匪,繼則竭力籌餉練兵,外援湘軍諸將如曾國藩、曾國荃、江忠源、胡林翼等等於湘鄂贛間,不稍吝惜,大局始有轉機。
胡林翼嘗言:「自守於境內,不如助剿於境外。助剿則兵少而功倍;自守則備多而勢分。」三河之戰,李續賓、曾國華戰死,官兵死者二千餘人。時胡林翼丁憂守制在籍,聞耗即嘔血不止,暈蹶在地。及病勢稍癒,未及終制,即扶病復職,率軍進駐黃州。有以疾病在身勸阻者,有以巡撫職在守境,不宜越境遠征勸阻者,胡一概置之。驚魂甫定,即派重兵越二千里援解湖南寶慶之圍。援湖之師未返,又議大舉援皖。胡奮不顧身,以天下國家為念,巡撫一職,豈曾絲毫留念?
曾國藩困守江西之際,於戰守之策,頗為猶豫,曾致函羅澤南:「國藩為江省計之,深望閣下之來援;為大局計之,又甚不願閣下之回援。」其張皇無主之狀,躍然紙上。羅接信,乃自義寧往南康面陳大計,分兵攻克武昌,大局始有轉機。時幕府中人以為狂言,自顧不暇,焉云援攻武昌?然國藩卒從其議,令澤南率五千人往援武昌。臨別,郭嵩燾語羅曰:「江西三面受敵,此軍去,更不能支,曾公意在有益於天下大局,其視自身如鴻毛,不自今日始也。」羅曰:「天若不亡本朝,此老必不死也!」曾固視自身如鴻毛,以天下為念;羅不因私妨公,曾圖其救,而分其兵,亦以天下為念也。所謂大局為重者,須生死以之,豈籌策而已!
胡林翼言:「有兵柄者,日夜懸一死字於臥榻之旁,知此身必死,則於此求生,或有生機。」有我,則不能死;無我,乃為將帥之基!
人才
中國上下數千年,歷朝歷代分分合合,興興亡亡,細尋之,實為一部人才興替起落史。東周列國志之結卷詩曰:「卜世雖然有八百,半由人事半由天,::總觀千古興亡局,盡在朝中用佞賢。」胡林翼有言:「國之需才,猶魚之需水,鳥之需林,人之需氣,草木之需土,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太平天國亂清廷,湘勇初起,無槍,無餉,無援,無助,純以書生激以義憤,雖無經驗,邊打邊學,卒平大亂,曷能至此?皆因人才輩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信不誣也。
江山代有人才出,謂暴政,謂剛愎自用則可,謂無人才則不可。明末,崇禎帝自縊煤山,自謂彼非亡國之君,其臣皆亡國之臣。聞此言,愈知其為亡國之君也。胡林翼曰:「才者無求於天下,天下當自求之。天下才患不求耳,何患世無人?」又曰:「夫人才,隨取才者之器量而生,亦視用才者之輕重而至。我之分量窮極乎天下古今,則必有天下人才應之。」以此視之,可曰:「求人者昌,待人者亡。」
欲得人才,需先有求才之心已知之矣。而欲求人才,須先識人才。司馬溫公曰:「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司馬溫公此語太泛,難得實益。聖人、愚人究屬少數;君子、小人,亦偏兩邊;非君子,非小人,中智之人何屬乎?太平軍之亂,若得有德無才之人,何以治之?左宗棠才勝於德,豈是小人?曾國藩論才德則曰:「才與德不能偏重,譬之於水,德在潤下,才即其載物溉田之用;譬之於木,德在曲直,才即其舟楫棟樑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瀾;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葉。德而無才以輔之,則近於愚人,才而無德以立之,則近於小人。二者即不可兼,與其無德而近於小人,毋寧無才而近於愚人。自修之方,觀人之術,皆以此為衡可矣!」曾國藩此言,仍嫌理學氣太重,難以揣摸、實用。胡林翼言用人之道,則言簡意賅,簡單踏實:「人到靠得住,便可用,無才亦可用;人到靠不住,便不可用,有才尤不可用。」何謂「靠得住」?李蓮英於慈禧太后為靠得住,故寵信終身,亦禍國終身。胡林翼之言不差,端視用人者之胸襟、器識、與氣度,其「靠得住」之標準,則與之進退;故胡林翼言:「夫人才,隨取才者之器量而生。」
有求才之心矣,亦粗識人之才德矣,然求才之道若何?曾國藩曰:「求才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可得一而可及其餘。」曾國藩之特長為其用功紮實,鍥而不捨,水滴石穿。其勝太平軍,非其戰敗太平軍,乃其牛皮糖般之騾勁,拖垮太平軍。曾國藩此水磨耐性,於家書、行事,處處可見。實則曾國藩非上智之才,余頗嫌其細瑣,其兵事,尤為其弱點。曾國藩嘗自謂:「用兵非余所長,兵貴奇,而余太平,兵貴詐,而余太直。」然誠以治己,則其弱反變其強,其短反成其長。故石達開曰:「曾國藩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觀曾國藩求才之道,正如其人,雖嫌細瑣,然真能鍥而不捨,不得不休,亦有奇效,故天下人才,半出曾氏之門。以胡林翼「靠得住」之言而論,不論以何標準,曾國藩皆絕對靠得住,清廷終靠其戢平大亂。曾國藩評胡林翼曰:「潤公聰明,本可迻入霸術一路,近來一味講求平實樸質,從日行俗事中,看出至理來,開口便是正大的話,舉筆便是正大的文,不意朋輩中進德之猛有如此者::」觀胡林翼求才之道,則實用有效,簡單踏實。每讀胡林翼文字,常不禁置書長嘆,驚其才氣之高,見事之深。胡林翼曰:「辦事在用人,用人在破格。」又曰:「舉人不能不破格,破格則須循名核實,否則人即無言,而我心先愧矣。」又曰:「古今無不平之賊,而在先求平賊之人。蕭何薦韓信,即拜大將,一軍皆驚;光武幘坐迎見馬援,恢廓大度,坦然無疑。是益知非常之才,不可以拘牽資格,修飾邊幅為用也。」胡林翼進德甚猛,晚年即在病中,亦強起端坐讀聖賢書不輟,即令不能自誦,仍正襟危坐,命人讀經,一旁恭聽。進德本自難得,有英霸之才而猶進德猛厲,則不得不令人歎服且愧咎!
曰「破格用人」,非唯需識見以知人,且需胸襟,乃能破格;尤須能用人、薦人至位與己平,或高己之上,乃真誠懇,乃能得真才。此胡林翼所謂「視用才者之輕重而至。」胡林翼薦賢滿天下已知之矣,曾國藩雖未作破格之言,卻屢行破格之實,暗合用人之道,故乃能人才濟濟。左宗棠雖時與曾國藩齟齬,然自其調入曾幕,三年之間,自督辨浙江軍務,而至浙江巡撫,而至閩浙總督,位與曾齊,曾國藩擢用左宗棠,不可不謂破格矣。彭玉麟於入營之初,雖與曾國藩言明不受朝廷之官,然彭玉麟戰功彪炳,曾國藩則每戰必保,由知縣知州道台,而安徽巡撫,漕運總督,兩江總督,以至兵部尚書,官與己齊。曾國藩每保每升,彭玉麟則每升每辭,從未赴任。曾彭各盡其分,各盡其力,各行其是,亦史上佳話,亦是曾國藩薦人、用人之誠。曾國藩於李鴻章亦然。曾國藩自奏請李鴻章留營襄辦軍務,四年之間,即保任至江蘇巡撫,並全力助其成立淮軍之重任,李鴻章自此以往,終至大學士之職,位在曾國藩之上。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讀曾胡之言,觀曾胡之行,不敢以千里馬自居,以待伯樂;唯願學為伯樂以自期,願己能容天下之士,能薦天下之士!
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P1
紅塵自在 P2
紅塵自在 P3
紅塵自在 P4
紅塵自在 P5
紅塵自在 P6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