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第四品習講記

□許美玉

緣起:

去年底,我家師兄通安的日記是這麼寫的「...我愛聽美玉談佛法,但她似乎只愛對我一個人講佛法,我想,我應該把她布施出去。」於是他佈了一局....。

今年情人節(2
*14*
98)傍晚,我被趕鴨子上架似的,上台習講「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通安將隨我而後,續講「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美其名「夫婦共赴維摩詰盛會」。

是習氣吧,我一向有「講台恐懼症」,枕邊細語話佛法,我能綿綿不斷;要我「獨立」講台,我可一點「自信」也沒有。說起來真是汗顏,兒子們從小我就理直氣壯的教誨他們,要「獨立自信」,如今境界一來,我才知道自己「言教不如身」。

大兒子欣家,特地由柏克萊加大飛回,父子倆陪我共赴大方廣學盛會,並在講台下為我壯膽。欣家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頒諾貝爾獎的大廳,面對著瑞典國王及全球性的科學家講演,依其經驗,他反過來鼓勵我道:「你害怕,那是因為你想講你不懂的東西,若你換個心態,講你懂的東西,那你就會像楊崑生老師一樣,滔滔不絕、無所畏懼....」。

我自忖著:維摩詰經其經義太深奧,其大解脫不可思議,我的觀察與詮釋,只偏執一隅、難窺全貌,不易下最適切的解釋,教我從何細說起。

正題:

佛法是帶引我們如實信、解、行、証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真相│「如實之相」是我們學佛人的首要課題。可是法界森羅萬象、似迷宮,致使凡夫迷失在現象界裡,見不到法性,也耽誤了法相;我們見不到如法之實的相,只取到遍計所執、如自己所規定之法的相,不知法性本空、法相唯名、萬法唯識,是從無住本,來立一切法,再幻現出三千大千世界。這是本經所要傳達的重要訊息。

二乘不比凡夫高明多少,他只是把法相歸推到「無為」,然後自己跳進「無為」裡,住了起來,沈空守寂;在空、無相、無願中,把自己修成一潭死水,去抵壓三千大千世界的幻現,亦不發菩提心去度眾;他們當自了漢去了,自利卻不利他。維摩詰居士觀機逗教,巧妙的把二乘往前推一把,讓他們迴小向大,要他們不但要「無為」同時也「生心」起用;無住而住,住而無住。無住並不妨礙三千大千世界的運行現起;有體、有相、有用,如此才能圓滿佛道,才能大、方、廣。維摩詰示疾,由問疾展開中道空觀、性空唯名、往前推向菩薩行....然後,百尺竿頭再直趨佛地;把「無住」發揮到極致時,才抵達「中道空觀」,以不二門契入中道不思議。

這是維摩詰為這齣戲所佈之局。維摩詰以病直接示現世間苦,告訴我們世間是無常的,一向健康的人,在因緣會遇之時,也會生病,而「健康」、「生病」也是不可得、無住、如幻現起。把病的道理深入,再談小乘(二乘)之發心│只顧自己了自己的病,不管眾生的病│誘導小乘迴小向大,發菩提心慈悲度眾,然後再以神通方便,說明不思議解脫的微妙。當言語道斷、無法說明實相時,配以「幻燈片」│以神通化現來證明實相。

一旦你看清楚了佈局,掌握了整齣戲的脈絡,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性空唯名,不再為劇情牽扯,無住於戲,也無礙於戲。十法界熱鬧依舊,你自己是等閒之輩,「閒來無事看看戲」,技癢之時也不妨效法維摩詰「閒來無事演演戲」│示疾,自軋一角來個自編、自導並與眾生共同演出這一齣戲。

世間相多彩多姿,我們之所以不能證悟是錯用心、取錯相,見不到月亮,也耽誤了手指。凡夫執取生滅相,以為很實在,以為可以把捉得住,殊不知這些相無住,只是幻現、虛幌一招而已。 碰到好的境界,想盡辦法去留它,不好的境界,使盡力氣去甩它,當留不住、甩不開時,叫苦連天,才自嘆無常。在愛憎取捨之間,黏兮兮的隨境所轉,惑、業、苦,如環無端,永不止息。人道雖苦,但仍堪忍,所以凡夫修持法門,盼得人身,則可人道再來瀟灑走一回。假如覺得人道並不那麼好玩,不易把握,諸如:入胎迷、住胎迷、出胎迷....之類,唯恐前世所修佛法被迷蓋了,況且人間福報不如天道,能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那就進一步修持升天法門,盼得升天道,消遙消遙一番。 而那聲聞乘,覺得三界報盡還墮,不盡如意,那就修持另一法門,盼得果出三界,不來了、不好玩。緣覺乘修十二因緣法,盼得更上一層樓。權教菩薩,認為無明不好,立志要斷無明,於是修持另一法門: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然後加把勁修四加行位(這是入十聖地之資糧),修無所得、無所有、等到「世第一」超越了,即進入十地之初地「歡喜地」,進而歷經十地、百尺竿頭、等覺、妙覺,共五十二階位,盼得佛果。

以上這五乘自心取自心,各依其自心,各執取自相,各修其法門,各有其所得。佛陀是大醫王,為治這五乘的種種心病,而給種種心藥。對凡夫說:這個法相,不是如你所見到的生滅相,它是「不生不滅」的。對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則說:這個法相也不是如你們所見的垢淨相,它是「不垢不淨」的。而就「實相」本身而言,也就是就佛果位而言,它是「不增不減」的。不會因你不瞭解「實相」,法性就減少了一點;也不會因你證悟了實相,法性就增加了一點。

本「菩薩品第四」是把權教菩薩行者,再往前推一步,破最後一分無明。告訴他們:你所修持的法門及所要證的佛果,也是假立的名相,依無住本立的一切法,是空無自性、不可得。性空唯名、虛幌一招如此而已。一切名相如夢幻泡影,在光影門頭,眾生的影子、佛的影子皆如是如是,平等平等。沒有這個影子比那個影子高級一些這回事。並且法無高下,也沒有說你所修的法門,就比其他二乘所修的法門要高明一些。這些能修、所証都是二法,世間相只是透過這二法、唯識差別來展現出空性而已,真正直入佛地的是「不二法」。換句話說是要經過「無所修、無所證、無所得」的一番洗禮後才得佛地。誠如心經所云「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若多羅三邈三菩提」。因為影子終究是影子,如幻不實;但要注意!說它是影子,只是說明它不實在,不可得,把捉不住,而不是說沒有「影子」這回事。你只要明白這回事,並親證了這件事,那就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後發菩提心,輾轉相告他人,他慈悲度眾,這是學佛人的基本態度。

總而言之,不是沒有「成佛」這件事,只是「成佛」這件事的本身,也不那麼實在。要無住,若你還把捉著有佛可成、有法門可修,以為用這法門去打死「無明」、征服「無明」、你就成佛了;這依舊是光影門頭作工夫之事,會堵塞了自悟之門。

真正的成佛是要覺知那森羅萬象,雖多彩多姿,終歸是立竿見影之緣起法。不要用識心去分別並把捉這個影子、那個影子,也不須那麼用力精進去消滅影子,要直捷當下就知道它只是個影子而已。永嘉大師證道歌云「放四大、莫把捉」。想要去抓是「貪」,抓不到起「嗔」,不知道它是影子是「痴」,如此一來,貪嗔痴俱全,變成十足的眾生。

本菩薩品為首的是彌勒菩薩。維摩詰徵難他,世尊為其授記,當來下生成佛之事。其實受記也是如幻受記,授而不授、不受而授。無住於受也不妨授受,如此才是真授記。誠如健康的人,他們的心裡頭根本沒有「健康」這個念頭,二個健康的人碰面時,不會說「嗨!你很健康,我也很健康;你沒有頭痛、腰酸、五十肩、我也沒有耶。」只有醫生才會對病人說:「你的病已經好了,現在你健康了。」這就是佛向菩薩授記的譬喻。所以授記這件事是二法,是差別法,仍不能入「不二法門」之流。那要怎麼樣用語言文字相來說明「健康」的法性呢?健康也不好說,所以是「不可思議」。充其量,你只能描述健康就是沒生病、沒頭痛、沒心臟病、沒有五十肩、沒肝硬化、沒......。心經,也是一路「無」到底,試看其經文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八不中道,也是只破不立,一立就是二法,佛法不是二法。所以究竟的無住是不立一塵的。

然後就是理悟後起修的事了。悟到了以上的道理,只叫「理悟」,但理悟的人是不是馬上就是佛了呢?那當然不是!理悟後就要奮起修道、證道,如是信、解、行、證、修證到覺行圓滿,才叫做「佛」。就如腳骨折斷的病人,經醫生治療後,X
*
Ray 證明斷骨已接好,正常了,拆了石膏後,他是不是馬上可以像正常人去跑一千尺了呢?答案是「不可以」。他還要去做復健,復健好了才能像常人跑壹千公尺。

所以悟後的人,雖悟了真理,但過去「業」的餘習還在,所以還要用智轉識,觀照因緣,隨緣去除餘習,才能像佛一樣的起用│「能跑路」。但是若能跑,只因心理仍有障礙,不敢跑,那腳還是沒醫好,為什麼呢?因為假使還存有恐懼,復健後的腳,不敢用去跑、去走,怕再度走壞了,那還不是等於沒醫好嗎?因為還是「沒有起用」,不是不能用,而是不敢用,等於「沒好」。好了,現在腳能用、也敢用,那有沒有不能去的地方呢?他能不能去曾住過的醫院呢?當然可以!腳病時都可以去了,腳醫好時,為什麼不能去。腳不能走,是腳本身骨折的問題,而不是外境的醫院使腳骨折,所以當然醫院他也可以去。醫院是比喻三界,沒開悟之前住三界,開悟之後仍可住三界。換言之,病不是外境的問題,萬法是無咎的,萬法只是如實的依他現起,是沒有錯誤的。錯誤的是,我們誤解了法相。

總之,成佛後遍一切處,沒有來去相,沒有說不敢再來三界,唯恐被無明、業力沾污的。事實上,他雖來三界,但已無煩惱,生死不住;為度眾生涅槃也不住,住而不住,不住而住,如是中道,才是「無住大涅槃」,才是不思議解脫。

結語:

以上是我這兩個星期來,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不斷的參,所得到的一點小心得。

楊老師講法,是環環相扣的,所以要作科判,我依其教導作科判時,作不下去了,因為發覺問題也是環環相扣;一個問題產生了,想要去解決,卻猛然發覺本來的那個問題,是千百億化身,化成千百億個問題,在問題的大海裡快淹死了,我也試著硬著頭皮,想殺出重圍,浮出海面來透一口氣,於是救生工具傾囊而出:「佛學辭典」、「妙雲集」、「百家注解」、「楞伽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心經」、「法華經」、「楊老師的錄音帶」.......堆滿了桌面,筆記心得堆積如山,我一鼓作氣,勇猛精進;覺不睡、飯不煮、班不上(寫到此處我要特別感謝我家師兄通安君,縱容我二個星期如此痴狂)。結果,愚痴如我,求救無門,依舊無法把經文環環相扣,依舊卡在諸如佛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之類的問題裡。參不透:若未來、現在、過去這時間像流水,我站在「現在」這點,那未來的公元二○○○年,應會由我面前流過來才對,而過去的清朝的人,應會看到民國的人、事、物流過去才對....。懸在時空的我,傻呼呼的想著廣欽老和尚圓寂前留下之偈語:無來無去、無代誌(台語註,無代誌是無事之謂);為何我們凡夫:來來去去,全代誌。

參來參去,參不透,我們家菩薩,通安兄就押著我去看電影:「永不沉的船│鐵達尼號」(Titanic)。在銀幕上映時,影片之中,人來人往,來來去去,熱鬧非凡,愛情絕美淒涼,主題音樂激盪迴旋,片尾中一具具凍僵的屍体浮滿北極海上,令人心酸斷腸...。可是,劇終燈光一亮,劇場還是劇場,銀幕還是銀幕一片空白,什麼事也沒發生;銀幕上找不到一艘鐵達尼號船,銀幕下也撈不著任何屍體,可是我明明觀賞了鐵達尼號的整個沉船過程。

其實三千大千世界之化現,都是虛幌一招,是「虛」;是有這麼一回事,一旦你伸手去把捉,用識心去搏量,才變成「妄」。虛幌一招本無事,偏偏你伸手把捉才有事,六道輪迴才熱絡了起來。

戲中男女主角,既不知情為何物,還妄以生死相許,劇終台下觀眾老淚依然縱橫,拿下眼鏡,拭淚之餘,還痴痴的問世間情為何物?既見不到真情,也耽誤了生死,這下子肯定「輪迴有份」了。

觀完戲,我們「捕風捉影」依舊,在一片風影叢裡再三耳提面命自己的妄心,乖喔!聽話,你要提得起「風」,你要放得下「影」,在提起與放下之間,你要精進,生死大事,如救頭燃,步步為營,如履深淵,如履薄冰,必要時,懸崖撒手,自肯承擔勇敢些。殊不知,懸崖若有實,千萬個身也不夠死,保證粉身碎骨,保證死得很難看。所以開悟的人,為什麼死了以後遺容還會笑,他是笑這些活人,以為他是真的死了,以為「生死」有實,殊不知「生死涅槃等空花」。

所以不把妄念當真實,就能降伏其心,看清楚了一切法是「虛」幌一招,不妄想伸手去把捉,就阿彌陀佛,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則不戰而勝│因為敵人從來沒有存在過,你還要全副武裝,鐵甲武士,跟誰打仗去?還有個勝利可得嗎?心一轉,則大地無寸土。若眾生有實,你度不盡,若煩惱有實,你斷不了,若法門有實,你學不完,若佛道有實,你成不了。這不是說四弘誓願就不要了,行還是行所當行,但行過便休,莫把捉,要即此用、離此用,離此用、即此用,不離不即,無住生心,生心無住。要經得起「無住」的考驗,生死是虛假;你一怕,生死是真。六塵是虛假,你一怕,六塵就有戲唱,你愈怕,它就愈實在;逗著你玩,黏得你愈緊,你就愈恐懼,一有恐懼,顛倒夢想就免不了,六塵的功用,即派上用場,就以得逞。

所以人家高僧廣欽老和尚:「無來無去,無代誌」。我們凡夫:「來來去去,全代誌」。開悟與不開悟,就差這麼多,就有天壤之別。

雖然在楊老師循循善誘教誨之下,「理」上我明白了,可是「事」相上我心不安,又找不出「心」來請楊老師「安」,而餘習依舊,煩惱不斷;戰戰競競在幻影與真實交織的錯覺中,多少理與事在方寸中交戰。我可以「理」直氣壯,私下「事」相上境界一來,仍出洋相。在楊老師明眼人一照,他不把我扯下台來,已是大慈大悲,放我一馬了.....,唉!如此妄念一動,我心有罣礙,有罣礙故,維摩詰居士的玄言妙語,就更七零八落的散在我的腦袋裡,再也串不起來了。科判不出來了只好壯著斗膽,用這二個星期以來之學習心路歷程供養大家。雖然第四品講不成,還是懇請楊老師及諸位同學勉強笑納,野人雖獻曝,這可是他誠意的全部都傾囊而出了。

現在我只能套用維摩詰經的慣用語「不堪詣彼問疾」,並恭請楊老師上座,扮維摩詰代彌勒菩薩,對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但願楊老師說是法時,我也能如經上所述那二百天子,得無生忍。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大乘起信論講解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