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學會
  • 首頁
  • 最新消息
    • 盂蘭盆地藏法會通知
    • 六祖壇經研討班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

迴顧與前瞻

「大方廣學刊」已發行到第四期了。由於一切均屬草創,在種種條件不俱足下,編輯組的義務工作人員竭心盡力,克服了種種困難,才讓這本學刊得以現起,得以延續。從會友的反應中,從讀者的迴響裡,我們聽到了許多讚許和肯定,也收到許多慷慨的捐助。雖然這份學刊仍不夠成熟,但讀者們都一致地體會了工作人員求全的誠意、認真和努力。我們發行的數量也隨著需求而漸增到兩千五百份左右,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外,也流通到大陸、台灣、香港、和星馬地區。短時間能做到這些,的確不易。我謹在此代表「大方廣學會」的會友,向所有參與編輯、參與發行和默默推廣的工作人員及會友,表達衷心的謝意;我們也感謝所有給學刊提供流通場所的道場和機構,感謝在其它地區代理發行、聯絡的大德居士;感謝給我們批評、鼓勵的讀者,同時更感謝義務撰稿提供文章的作家。這一個緣起如幻的成果,如果有所謂功德的話,謹以學刊發行人的身份,代為迴向給所有如我一般仍在煩惱中掙扎的有情,更迴向給佛教正法的興旺。

在第一期的學刊裡,曾簡介了「大方廣學會」的旨趣,而學會成立迄今,匆匆也快兩年了,似乎也到了一個需要反省和前瞻的階段。過去兩年裡,我們陸續地開辦了許多導論課程。除了兩次的佛學導論外,還有系列的唯識導論,另外有以「心經」作材料的般若導論,以及最近才結束的「金剛經」講解。

導論課程的設計是根據學會的宗旨,儘量以現代語言和思考的方式來說明,儘量避免不必要的佛學成語。因為我們認為導論的目的,是要用最簡捷的方式,一方面為初學者展示一條學佛的正道,一方面還要能樹立起對佛教的信心 ─ 特別是深刻的信心。所以取材不能太廣,太廣則不但漫無所歸,初學者不易消化負荷,同時面面俱到的結果,通常容易流於浮氾,說理不能深入。理解不深,則對佛教的信心不能深,對學佛的路途也容易模糊而生偏差,對以後求師訪友的判斷力自然不足。考慮到這些因素和現代學佛人的條件,導論裡對重要的術語和觀念,與對學佛上容易發生偏差的地方,花了很多篇幅,其它容易自修的,就比較從略。主要是在初學者可以負荷的情況下,儘量把佛教的精神作精準的展現。

在理論課程之外,我們開辦了三期的靜坐入門班,為禪定的實修作導引。「定學」是佛學裡的樞紐,但修定的法門很多,修定的過程會引起身心的變化很大。入門班就是把這些可能的問題,作一個系統的說明,並針對個人的特殊情況有所調整。每週定期性的活動,還有比較不拘形式的討論會和禮佛、唱咒共修,共修中並依據寂天大師的「入菩薩行論」,加入菩提心的講解。這些主要是策勵「解、行」,不但在「解、行」上深入,更著重在「解和行」的融合。此外,我們曾舉辦過醫療衛生演講和武功講習,也是希望對衛生健身方面,能做一些比較有深度的觀察,以增進學佛的資糧。

有了這些基礎,我們認為學員們已經成熟到了一個程度,因此計劃著邀請各方大德學者來作專題的開示講演或指導。而第一位我們有幸請到的,就是法印寺的住持長老印海法師。法師精闢的講辭,正好也發表在本期的學刊內。

舉辦這些活動,對一個專業的道場或不為多,也不為難;但對一個剛起步的學會,又是業餘的性質,若不是有許多熱心的會友體貼照拂,任勞任怨,精思審慮,出錢出力,犧牲假期,是不可能成就的。我也要代一切獲益的有情,向他們致謝。

大致說來,「大方廣學會」已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在教學方面,業務制度方面,圖書資訊方面和學刊發行上,都已開啟了端緒。下一個階段的目標,除了改進和補足前述各項作業外,為進一步實現宗旨的要求,將把重點放在下列的工作上:

一、 整理出版課程的講義與講稿。

二、 設計學員學業考核的分等方式。

三、 配合宗派的主題,開辦經論研習的課程 (將於八月五日開始「淨土五經 」系列講座) 。

四、 加強專題演講的課程。

五、 舉辦短期的精進共修活動。

六、 增進和其它佛教團體的交流。

七、 設計對青少年的導引課程。

八、 成立委員會,探討「現代叢林」的構圖。

這些活動在人力的需求上會增加不少,我們不但希望有更多會友發心參與工作,更需要佛教界的先進及專家來給予協助和指導。如果財力和人力許可的話,我們也計劃把學刊從季刊推進成雙月刊。

然而隨著學會成長的腳步,我們對會友的期望也逐漸提高。如果您初嚐佛法的喜悅已日趨平淡,如果您感覺到面對日常生活的煩惱,所學來的佛法似乎不那麼一直管用,如果您覺得當初曾以為十分通順的佛理,似乎又有了問題和矛盾,這些一方面表示您在進步,一方面也是提醒起,到了要再努力學習的時候了。佛學的一個可愛處,就在它有重重的層級,有廣闊的視野,可以不斷給我們帶來自我提昇的驚喜和歡愉。因此千萬不要以為佛學不過爾爾,而起退心;拿起再出發的心,和「大方廣」一同成長,一定可以轉過柳暗花明,更見佛法的山高水長。

對學會裡所有「久修」的會友,如果是對佛理已有深度的會心,我也期望保持虛心,不要自滿。般若空的滑溜難防,往往在自以為有把握的時候,其實已經一跤滑過了。如果是自覺久學而少功,那麼也不必氣餒,佛學裡方便法門很多,只要持續精進,遇上相應的法門或善知識的時候,也可一日千里。

最後,在學會另一階段開啟之時,我也衷誠祝願所有會友們,因緣成熟,發起空悲的菩提大願,雄壯地踏上大乘菩薩道的行路。

─ 會長的話 ●
  • 首頁
  • 最新消息
    • 盂蘭盆地藏法會通知
    • 六祖壇經研討班
    • 精美經典結緣
    •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 周六共修
    • 月共修
    •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 佛法教學
    • 佛學課程 >
      • 地藏經講解 >
        • 地藏經講解 P2
        • 地藏經講解 P3
        • 地藏經講解 P4
        • 地藏經講解 P5
        • 地藏經講解 P6
      •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 六祖壇經研討
    • 專題演講
    • 共修課程
    • 佛法討論區
  • 佛法人間
    • 方廣言
    • 法語天地
    • 健康園地
    • 紅塵自在 >
      • 自在需要智慧
      •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 佛教的宗教特質
      • 「信佛教」重在理信
      • 智慧的修學(一)
      • 智慧的修學(二)
      • 智慧的修學(三)
      • 智慧的修學(四)
      • 甚麼是「佛」
      • 什麼是菩薩?
      • 介紹觀音菩薩
      • 介紹地藏菩薩(一)
      • 介紹地藏菩薩(二)
      • 介紹地藏菩薩(三)
  •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 紅塵自在 P1
    • 紅塵自在 P2
    • 紅塵自在 P3
    • 紅塵自在 P4
    • 紅塵自在 P5
    • 紅塵自在 P6
  • 會友專區
  • 出版
    • 書籍
    • 大方廣學刊
    • 教學光碟
    • 修行光碟
    • 訂購辦法
  • 文物結緣
    • 經典、書籍
    • 圖像、書法
    • 學刊
    • 索取辦法
  • 連絡本會
    • 本會地址
    •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 我要贊助大方廣
  • 關於本會
    • 學會理念
    • 何為大方廣
    •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