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P1
紅塵自在 P2
紅塵自在 P3
紅塵自在 P4
紅塵自在 P5
紅塵自在 P6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
青藏高原仲夏遊 (下)
□嚴明義
代阿摩斯紅景天
成都猛龍拉薩虫
壯哉雅魯藏布江
牛皮輕筏水上搖
五彩經幡處處飄
銅黃經輪時時轉
黃教名剎色拉寺
三百喇嘛辯經忙
經書處處酥油濃
馬頭明王護法神
黃教宗師宗喀巴
左肩經書右肩劍
羅市林卡訪夏宮
強巴壁畫繪藏史
達賴五四建新宮
短住三月樓閣空
懷著興奮的心情,一早便離開成都飯店,駛往成都機場趕搭早班飛機前往西藏首府拉薩。西藏
-- 這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地方,我一直就希望能親眼看看她那神祕的宗教,多彩多姿的民俗生活與那世界最高的宮殿
-- 布達拉宮。想到今天就要揭開她的面紗,怎麼能不興奮呢!這塊佔中國八分之一面積的西部高原與印度、尼泊爾、錫金、布丹、緬甸等國為鄰,藏北高原佔全區三分之二,平均高度在四千五百公尺以上,藏南較低,有河谷平原。南邊橫跨中尼邊界的喜馬拉雅山脈均是六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其中聖母峰又稱埃弗勒斯峰,藏族稱為珠穆朗瑪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是世是第一高峰。由於此區位於西疆,且為藏人主要居住地,故名為西藏。
為了對治地勢高空氣稀薄引起的高山症,同行的醫師們都有備而來,高山症的症狀主要是因為缺氧造成腦水腫與肺水腫而引起的症狀群,包括頭痛、耳鳴、嘔吐、頭重腳輕、失眠、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口乾舌燥、四肢發紫、虛弱無力、食慾不佳等,對治方法就是預先服用利尿劑:代阿摩斯( DIAMOX ),其劑量與用法是上山前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開始每天服用五百MG至一千MG,上山後繼續服用四十八小時以預防腦水腫與肺水腫。同行的林醫師有兩次攀登喜瑪拉雅山的經驗,當地導遊建議他服用青藏高原名產「紅景天」提煉的草藥水,據他說效果不錯,所以全團除了我以外,昨天晚上都服了代阿摩斯與紅景天,紅景天在成都市區都可買得到,代阿摩斯則需由美國帶來。我不服用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我們已經在海拔三千公尺左右的青藏高原旅遊了九天,對高地多少應該己經有些適應,第二是想實際體會高山病的症狀。一進入成都機場就看見紅景天對治高山症的廣告,想來服用的人必然不少。
同機旅客中有五、六個身著藍色西裝的青年,據導遊說他們都是來成都留學的藏族青年,這些年來,中共政府加強西藏藏族教育的普及與提昇,以期消彌因語言風俗、宗教隔閡引起的緊張對立態勢,因此藏族青年到各省留學的人數每年都在持續增加中,對西藏末來的安寧有一定的助益。
由成都每日有班機飛往拉薩,大約二小時左右即飛抵貢葛機場,此地海拔三千七百米。地陪是土生土長的藏族青年,名字也叫貢葛,他身著便服,一口標準的國語,長得跟平地人沒有兩樣,見面第一句話就說他己特別為我們準備了兩袋氧氣,如果不舒服可在車上吸用。機場離拉薩約九十三公里,約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車行不久即見那世界最高的河流--雅魯藏布江在公路右邊浩浩蕩蕩波濤滾滾迎面而來,此江源於喜瑪拉雅山東流到印度由孟加拉灣出海,全長二千九百餘公里,河岸適有二藏胞肩扛牛皮筏而過,大夥下來乘牛皮筏,在江邊蕩漾了一陣子過過癮,江流急喘,河水混濁如黃河,真擔心皮筏順激流急洩而下一去不回,但見藏胞單槳輕搖,皮筏來去自如,真是有驚無險。
不久車子轉沿拉薩河朝西北方直駛拉薩市。這幾週來由於班禪繼承人選的問題,西藏局勢再度處于緊張狀態中,機場戒備森嚴,軍人處處可見,公路上更是軍車來往頻頻。
七月初的高原山頂仍有皚皚白雪,山谷湖泊藍綠澄澈,草原上牛羊成群,近山大多光禿無樹,路旁則是綠油油的青稞大麥。山坳、河邊、橋上、藏屋前後、房頂、公路旁隨時可見五彩經幡掛於木桿或鐵絲之上,其上印有經文,隨風飄誦,用以驅邪避鬼,去災祈福,祭奠亡靈之用。西藏的經幡旗由上至下分別有藍、白、紅、黃、綠五色,色彩鮮豔,藍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白雲,紅色代表火焰,黃色代表黃色大地,綠色代表綠水,而阿壩州的經幡則以不同顏色的長布條上書經文掛於木桿上,形狀雖不同,但作用無異。
途中見大小佛像彩繪於近湖面的巨岩上是十一世紀的作品,大佛像身披橘紅色的袈裟,盤坐蓮花座上,露出黃褐色的右肩臂,右邊另有三幅小佛像,色彩鮮明,倒影湖面,十分華麗。據導遊說,這是西藏六處巨岩彩繪之一。
拉薩位於西藏的中南部,海拔約四千公尺左右,是西藏政經文化宗教與交通中心,也是現今西藏自治區省府。藏語為聖地之意,西藏人口約二百萬人,拉薩市約有四十萬人,以藏人為主。車抵市中心假日酒店己是近午時分。下車後開始感覺有點呼吸不順暢,頭重腳輕,心悸欲嘔,草草用過午餐後馬上回房閉目靜躺,並要來了二袋氧氣。旅館的氧氣盛裝於似枕頭形狀與大小的橡皮袋中,上接一細長打結的橡皮管子,使用時只需將管子的結鬆開,置於鼻前吸入即可,我吸了半袋,小睡一陣,症狀立時減輕了許多。
下午訪遊西藏黃教四大喇嘛寺第二大的色拉寺,該寺建於一四一九年,依山而築,規模僅次於哲蚌寺,寺後是光禿禿的泥石山,大岩小石佈滿全山,偶有數叢青綠矮樹點綴其間,寺前則是一片寬闊的礫石曠野,白牆紅頂的建築層層疊疊婉如一座小城,在寺前一排綠林的襯托下更顯秀麗莊嚴。該寺規模宏大,五九年前曾有五千五百個喇嘛駐寺,今日只餘三百人。寺內有密宗、醫學與哲學三個學院。寺前泥路綠樹成蔭,眾多紅衫喇嘛漫步其間。進得寺來,唸經的誦讀聲與辯經的么喝聲此起彼落熱鬧極了。
這裡的喇嘛都很年輕,個個光頭短髮身著紫紅長衫,裸露右肩,由於高山紫外線較強的關係,個個都是兩腮紫紅,加上冬天寒冷,牛油羊脂往臉上順手一抹,故而兩腮又紅又亮。殿樓上有不少小喇嘛排排席地而坐大聲唸誦經文,只是遊客來往打擾,大多眼波亂轉,有口無心。院子內則有不同年齡的喇嘛群分開圍坐在地上辯經。通常是十來個喇嘛圍坐在樹蔭下,由其中一個喇嘛就某一經典問題提出他的意見與看法,他站在圈內,身體側轉,然後急速轉身以右掌擊拍左掌,同時口中講出他的理由與看法,動作誇張有力,如果圈中長者同意他的見解則換人再辯,否則則繼續辯下去,院子裡圈坐了十幾堆,掌擊聲與辮經的吆喝聲此起彼落引起眾多觀光客圍觀照相,效果如何真是天知道?這些喇嘛自小在寺裏長大,每天就是誦經、辯經、禮佛,似乎宗教就是生活的全部,真不知宗教只是他們一慣的生活方式,還是真的為了修行?
色拉寺與夏河的拉卜楞寺很相似,殿內供奉了眾菩薩與諸佛佛像,黃教宗師宗喀巴的大型雕像,造形威武嚴肅,左肩置經書,右肩懸長劍,殿內亦供奉護法神馬頭明王神像。唐卡與壁畫處處可見,壁櫥牆上更是堆滿經書,寺內到處是濃烈的酥油味,泥地油膩烏亮,積了一層厚厚的酥油,信徒手持唸珠或瑪尼轉很虔誠的到處叩拜,宗教氣氛既嚴肅更神聖。
離開色拉寺時天色尚早,車子直駛達賴喇嘛的夏宮羅布林卡,此宮離假日酒店很近,始建於十八世紀,七世達賴時代,此後多位後世達賴喇嘛在此修建了一系列的宮殿,夏季就在此避暑,故稱為夏宮。羅布林卡佔地約三十六公頃,入門後經過一片園林才見到宮殿的內牆,園內公廁臭氣遠飄,是一大敗筆。
現流亡印度的十四世達賴也在此修一新宮,稱為「達旦米久頗章」,也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重點。宮前有一半圓形鐵拱門,兩邊爬滿了綠葉,前方水泥引道兩旁圍以黃色鐵欄干。宮殿為二層建築,地上鋪著色彩華麗的藏氈,大經堂有達賴金光閃閃的寶座,臥室內有現代化的衛生設備,包括在此區罕見的抽水馬桶,會客室的傢俱也頗新潮。二樓小經堂的三面牆壁有強巴手繪的藏教發展史,手法細膩,色彩鮮豔,將藏教史以連環圖晝巨細無遺的娓娓畫出,堪稱罕見佳作。達賴於一九五四年建此宮,可惜只短住了三個月便流亡海外。
園內有幾間禮品店,販賣各種藏族手工藝品與唐卡。唐卡即彩繪於絲緞、布或紙上的圖畫,它可懸掛亦可捲軸保藏,內容大多與宗教有關,多數繪有菩薩或佛像,也有與宗教無關的如描繪藏史故事,藏族生活,天文醫藥等內容。有針繡者,有手繪者,也有布貼者,手繪唐卡,筆法細膩,色彩鮮豔,造形華麗,每以金線描繪,價錢視大小、質料、內容而定,便宜者幾十元人民幣即可購得,一般大約二百至七百元左右。藏族各寺廟與家中經堂大多掛有唐卡,禮佛與裝飾兼俱,一舉兩得。
布達拉宮拉薩魂
聳立紅山面玉潭
紅白相間百米高
八幢靈塔無價寶
觀世音殿法王洞
千年古殿漆猶新
佛殿無數經書多
松藏幹布藏一統
則當首府遷拉薩
赤尊文成先後臨
五世達賴持法輪
吐米三部札藏文
藏祠源自蓮花生
黃教始祖宗喀巴
三千諸佛齊禮讚
斜風細雨古剎遊
拉薩城中大昭寺
千供油燈輝滿堂
善男信女禮佛忙
釋迦牟尼莊嚴相
乃炯謢法攝政王
傳教入藏阿提夏
八角街上遊人織
流販纏功天下冠
ㄗㄤ
ㄅㄚ
酥油青稞酒
拉薩歸來不食油
有「世界屋脊之珠」美稱的布達拉宮離假日酒店只有十分鐘的車程,布宮建於海拔四千公尺高的拉薩紅山上,東西長三六零米,南北寬二百米,十三層樓的宮殿加上高聳的基牆高達一一七米,底層基石深植於紅山岩石中,由遠處觀之,布宮左右與下半部建築俱為白色的宮牆,亦即所謂白宮,中間則嵌鑲著朱紅的宮殿也就是紅宮所在地,紅白兩宮互相襯映顯得既壯麗又神祕,巨石砌起的白色基牆高聳陡峭既宏偉又巍峨,金光閃耀的金頂與幢柱更是輝煌莊嚴。左右斜坡各有之形石砌路上山入宮。宮前面對龍玉潭,是當年建宮所挖出的人工湖。布宮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松藏幹布於十三歲繼位後征服了西藏各族而統一了西藏,首府也由則當遷到了拉薩,於紅山上興建了布宮。
吐蕃本是西羌族的一支,與外界鮮有來往,松藏幹布遷都拉薩後先迎娶尼泊爾公主赤尊,建大昭寺以供奉赤尊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後來又與唐朝和親,迎娶唐太宗宗室女文成公主而興建小昭寺以供奉文成公主攜來的釋迦牟尼佛像,因此當時的西藏受到尼泊爾與中原文化極大的影響,佛教也就在此時傳入西藏而融入其固有的原始宗教「缽教」成為藏密,即喇嘛教。他更派遣使者吐米三部札前往印度學習印度語,回來後創定了藏文,拉薩在他的統領下也成為西藏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八世紀時印度高僧蓮花生在西藏建立了第一座藏寺,他遴選七個賢士做和尚,這是和尚制度的開始。
西元一三六五年宗喀巴誕生於青海西寧西南的湟中縣,他於十六歲時入藏,由於當時的喇嘛教日趨沒落,風氣敗壞,因而進行宗教改革而創立黃教,此後黃教在西藏盛行,宗喀巴的兩位大弟子,達賴與班禪成為轉世活佛,也是喇嘛教的最高領袖。班禪喇嘛昔時常駐後藏日喀則的札什倫布寺,達賴喇嘛則駐在前藏的布達拉宮。
十七世紀時,第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宮,在蒙族支持下建立「噶丹頗章」王朝,遷入布宮執政而成為政教合一,此後歷代達賴喇嘛皆住在布宮內,經過歷代增修才有今日之規模。五世圓寂八年後即西元一六九零年為了供奉各代喇嘛的靈塔而再增建紅宮。一九五零年中共統治西藏後,結束了政教合一的制度班禪喇嘛轉駐北京,達賴流亡印度,時至今日布宮已成為喇嘛教的博物館,西藏情勢也開始日益緊張尤其是最近班禪喇嘛轉世繼承人選的爭執更為火上加油,達賴喇嘛流亡海外至今四十二年長年旅行宣揚以非暴力手段解放西藏,一九八九年曾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而西藏地區卻嚴禁懸掛達賴像,此是題外話。
我們由後山入宮,車子開上斜坡石砌路由於路窄只容一車通行且彎曲呈之字形,故而車子倒著開上第二坡,然後下車徒步沿著石階上第三坡而入宮。布達拉宮最珍貴的部份就是紅宮內的靈塔殿各世達賴圓寂後,遺體經過防腐而裹以藥材香料而存放於靈塔中供人瞻拜。殿內有五世至十三世達賴的八座靈塔,第六世達賴被流放到西藏東部下落不明,故而沒有安葬在殿內。塔基呈方型,其上是包以金皮的木製塔身,塔壁嵌鑲著無數的珠寶、珊瑚、瑪瑙與翡翠等,塔身上方築以十三層環狀的圓椎頂,頂部兩邊各有三束彩緞垂懸而下。其中第五世的靈塔最大,位於西大殿西側,塔高十四米,其塔身的金皮就耗費了十萬多兩黃金。第十三世靈塔塔頂則嵌飾了二十萬多粒珍珠與珊瑚,各靈塔塔前都陳列著佛像、瓷器、水瓶、燈爐、樂器、酥油燈及祭祀容器等,第七世至第九世過世後另於紅宮增建靈塔殿,殿頂皆覆以金頂,金觀閃耀,莊嚴美觀。
紅宮最大的殿室為西大殿,它是昔時五世達賴加冕的地方,殿內雕樑畫棟,四壁皆畫,美不勝收,大殿西側是達賴寶座,其上懸掛著清乾隆帝御書「湧蓮初地」的橫匾,五世曾赴中原覲見清皇,頗得當時清室的重視。殿內達賴宗譜殿大門上有「大悲超宗」的匾額。西大殿四壁繪有五世達賴傳記的壁畫。紅宮除了靈塔殿與大殿外,另有釋迦牟尼、彌勒、藥師王、觀音等佛殿經堂,殿內佛像處處,經書無數,酥油濃烈。鑽經樓內經書充斥四壁,在一人寬的經書櫃下屈身鑽行持咒,據說對修行大有助益。佛殿內到處可見參拜禮佛的信徒們,人人手持唸珠或瑪呢轉,口中喃喃持咒,在佛像前膜拜或添加酥油。各座佛像前與壁縫櫃間到處塞滿了奉獻的人民幣與稱為「哈達」的白紗巾。
白宮因宮牆白色而得名,其主殿為東大殿,殿內亦是彫樑彩柱,唐卡處處,壁畫則多數以觀世音為主題,昔日所有主要宗教儀式皆在此舉行。殿中北側亦有達賴之寶座,座上方亦懸有清同治皇帝御書的「振錫綏疆」橫匾。白宮頂層是達賴的居所,內有寢室、經房、會客廳、佛堂與護法殿,陳設豪華,唐卡、壁畫、彩緞、經書處處可見,此處日光常照,故有日光殿之稱,十三世達賴在位時另築一居室,今稱為東日光殿,舊有的稱為西日光殿。白宮是達賴生活起居、會客與從事政教活動的宮殿。法王洞與觀世音殿是布達拉宮內歷史最久的原始建築,距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兩殿雖年代久遠,但仍維持舊貌。觀世音殿前兩旁各有七級木階,門上匾額曰:「福田妙果」,殿內的觀世音彫像據說來自印度與尼泊爾鄰接的小國,其容貌說是檀香木天然形成的未加彫刻,彌足珍貴。殿內香火鼎盛,信徒不絕,佛像千尊,酥油燈照亮了各個角落,地滑味濃。
布宮頂層中央有一遊客休息室,內販賣各種有關布宮的圖書與紀念品。布宮的最上層為紅宮屋頂的金頂群,上去參觀要另外買票,金頂群從東到西分別有九世、八世、主供佛殿、七世、十世、五世與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共七座金頂組成。金頂屋頂用銅質鎏金瓦鋪成,上面還有寶瓶、共命鳥、鱷頭、經幢等鎏金裝飾。金頂下有精巧斗拱襯托著,整個金頂參差錯落,連成一體,在陽光照映下,金碧閃耀,輝煌壯觀,由金頂下望,拉薩市區盡收眼底,遠處的拉薩河沿著市區邊緣迤灑東去,北部色拉寺的紅瓦群在光禿高聳的石岩山腳下依稀可辨。
布宮始建於七世紀,至今歷史悠久,尤其自從五世達賴於十七世紀重建遷入後,經後世歷代喇嘛整修擴建,留下了大量的珍藏與藝術品,其中包括清乾隆御賜給七世達賴的金印,清道光皇帝冊封給十一世達賴的金詔書,民國廿三年二月十二日國民政府頒給十三世的綠玉冊文,及明清時代的各式金銀器皿與工藝寶器。宮內藏書極豐,包括經書、歷史、地理、傳記、建築、醫學、文學、歷書、天文學與藏寺歷史等,書有印之者,有手寫者,也有刻之者。宮內幾乎壁壁有畫,大部分的畫是在布宮重建時由全藏名畫家所繪,其主題包括松藏幹布,宗喀巴,各世達賴等歷史人物畫像,亦有佛教故事,藏民歷史生活與建築等內容,對研究西藏歷史與藝術的發展頗有助益。
宮內亦保存有無數大型唐卡,描繪各世達賴喇嘛、宗喀巴、釋迦牟尼、觀世音、諸佛菩薩的宗教故事與天文學等,年代遠溯至元朝時代。宮內的三千多件彫鑄像更是重要的藝術珍藏,有金、銀、銅與泥鑄像,有木、石彫像,也有水晶釋迦牟尼彫像,各像或鑄或彫或刻或切割而成,最高超過十米高,最小只有幾公分大,其內容包括阿彌陀佛、釋迦牟尼、觀世音、諸菩薩、護法神、諸歷史人物如松藏幹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宗喀巴、各世達賴與班禪喇嘛及藏族人物等,也有銅彫蓮花數座,其中文成公主的泥彫像是七世紀的作品,大多數彫像是由民間收集而來。
布宮內部所有殿堂、傢俱、壁龕都有精彫細刻的龍、鵬鳥、獅、虎、象、馬、枝葉、花、草、山水風景等,五顏六色,多彩多姿是布宮重要的建築藝術。宮內建築多採漢式的斗拱與屋簷,殿內處處是彫樑畫棟、幡旗、幃帳,彩緞隨時可見,地上鋪著是五彩藏毯。進得宮來,什麼香水也不管用,濃郁的酥油味無處不聞,是布宮真正的主人。
布宮的建築、彫刻、塑鑄、繪畫、工藝寶器等等是集藏、漢、蒙、尼泊爾等各族人民集體創作的藝術結晶,也是藏民的驕傲,不愧是世界屋脊上的一顆明珠,每年吸引遊客無數,一九六一年被列為主要的國家歷史古蹟之一。
吐蕃王松藏幹布在七世紀時迎娶尼泊爾赤尊公主而建大昭寺,以供奉她帶來的佛像,後來又娶文成公主建小昭寺供奉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但是現今大昭寺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卻是文成公主帶來的佛像。剛下車就被一群藏族少女流販圍住兜售手中的捻珠、項鍊、銀鐲等工藝品,還沒來西藏就聽人說過這理流販的纏功天下第一,果真不錯,他們一群四、五個蜂湧而上,將你圍在中心,一步一趨,不買不散。大昭寺寺前廣場,人山人海,小販林立,熱鬧異常,許多信徒在寺門附近或口中持誦唸咒,或手持捻珠,或手搖瑪呢轉,或五體投地匍匐叩拜,非常虔誠。據說許多鄉間藏民對宗教非常狂熱,一拜一叩地到了拉薩將所有的積蓄都捐給了寺廟,只得流落街頭,行乞度日,拉薩當局准他們乞食三日,其後只得遣送回籍。
一進寺門,馬上就聞到濃濃的酥油味,寺內是石砌小廣場,一些年輕的女信徒正在行大叩拜禮,由於是石砌地,故而地上鋪了與身等長的厚布毯,五體投地後,兩手下墊掌大滑板往身前畫弧前伸,然後回縮頭側,繼而起身合掌祝禱,周而復始,木板滑地的聲音此起彼落,聲聲震耳。旁邊泥地則有老婦行小叩拜禮,一拜一叩。
廊邊有上下六排酥油燈,是為亡者超生之用,有十供、百供、千供油燈等,燈數愈多,效力愈大。寺中喇嘛正在大殿舉行宗教儀式,黑帽紫衫,口中持咒,有的則吹奏法器,又神祕又莊嚴。寺中佛像處處,經書無數,唐卡壁畫隨處可見,佛前壁間到處是奉獻的人民幣與哈達,釋迦牟尼佛合金座像輝煌莊嚴,是信徒朝拜的重心。寺頂有一對金鹿面對著中間的金質大法輪,在住宿的假日酒店的大廳也有同樣的雙鹿法輪擺設。寺頂可遙望紅山上的布達拉宮遠景。
大昭寺的四週就是遠近聞名的八角街,到處是商店與流動攤位。來大昭寺禮佛繞經的路線有三條,在寺內繞佛一圈稱內轉,繞著寺廟外圍轉一圈稱中轉,繞著老城區轉一圈稱外轉,八角街就是圍繞大昭寺的街道,八角是藏文中轉的發音,現在是商販林立,販賣各種哈達白紗布,各式藏刀,綠石項練,銀鐲,各式唐卡,各種工藝寶器及民生日用品等等品種繁多,五花八門,哈達一條大約人民幣三元至六元,約合美金五角,在這裏買東西要看你殺價的本領,一般大約半價即可買到。
晚餐安排到當地民家嘗嘗典型的藏族風味,地點在拉薩郊居民家,房舍整潔,廁所簡陋,但乾淨無味,我們在二樓客廳用餐,案上供有佛像,牆上懸掛唐卡,椅上全鋪著五彩藏毯,晚餐品嘗了西藏特有的ㄗㄤ
ㄅㄚ
食子,青稞酒與酥油奶茶;ㄗㄤ
ㄅㄚ
是青稞先炒過後再磨成粉,類似台語「麵茶」的東西,淡而無味,青稞酒還可以接受,這幾天來早己聞酥油而色變,酥油奶茶也只有敬而遠之了。
這是來拉薩的第二天,大夥也都己適應了高地環境,明晨一早即將飛返成都結束這長達十二天的青藏高原遊。身心雖疲累,但卻深覺不虛此行。在拉薩期間也學會了幾句比較實用的藏語,如見面問候就說一聲「街西底累」即「吉祥如意」之意;「脫歉那」是感謝之意;去買東西則要用上一句「牛可再來」問問多少錢了,希望諸位將來有機會能用得上,在此我也隨俗的跟諸位說一聲「街西底累」。
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P1
紅塵自在 P2
紅塵自在 P3
紅塵自在 P4
紅塵自在 P5
紅塵自在 P6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