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P1
紅塵自在 P2
紅塵自在 P3
紅塵自在 P4
紅塵自在 P5
紅塵自在 P6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
青藏高原仲夏遊 (
中
)
□嚴明義
松潘城東黃龍臥
鐘靈毓秀彩池多
梯湖層疊似瑤台
碧泉飛瀉映彩虹
池池相依更相偎
綠池清徹若明鏡
岩溶鋪地似金沙
雪山遙護睡美人
清晨從松潘像跳倫巴似的,由來時路沿岷江又搖回交又路口的川主寺,這裏東距黃龍五十六公里,北臨九寨溝九十七公里,南離松潘十七公里,而西北一五三公里處則為昨日路過的若爾蓋市。遠遠即可望見矗立於元寶山上的紅軍長征紀念碑,該碑於一九九零年九月廿六日竣工,碑高四十一點三米,上方挺立一紅軍戰士,是為了紀念紅軍縱橫神州十一省,長征兩萬五千里而建的紀念碑。由碑後入山,車行約一個半小時即達黃龍景區。取名黃龍之因有二:一是因有黃龍寺而名之,二是因此處整個河床呈黃褐色,登高鳥瞰,酷似一條五彩黃色巨龍臥於高山叢林裏,故名黃龍風景區。主風景區在黃龍溝內,此區在古生代和下中生代屬淺海地帶,有大量碳酸鹽沈積,由岩隙匯集湧出的流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離子,流經的地面形成八萬多平方米的黃褐色鈣化岩溶地貌,狀似金沙鋪地,流水隨波而下,將窪地、凹槽、地洞、沼、池凝結成鈣化的各形水池,像梯田似的沿山而下,形成十多里長,約三千四百多個高山彩池,另有五個岩溶瀑布與四個鐘乳石洞。彩池上下左右互依互偎,呈梯田而降,池水淺藍透明,清澈見底,池深很少超過二米,硬水中含碳酸鈣透明度高,池水影映四周的紅花綠葉、青天白雲,再加上池底藻類的色澤與水中各種鎂、硫、磷、鐵等礦物質形成了名符其實的彩池,黃龍風景區因而被譽為人間瑤池,於一九八二年與九寨溝合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黃龍頂端是名符其實的雪山,在七月仲夏仍是厚雪覆頂,山下建有黃龍寺,亦名雪山寺;與雪山遙遙相對的玉翠山狀似睡美人,姿態美極了。
五彩池位於雪山山腳,是黃龍最高也最美的景區,由於地勢頗高,由山下徒步遊覽到山頂的五彩池,腳快最少也需二小時左右,正下山的人見我累得氣喘如牛,大汗淋漓,好意的鼓勵道:再堅持些,再加把勁,再五百米就到了。
景區由數十湖群組成,因池大小不同,深淺不一,沈澱物各異,光線折射不同,因而呈現出青、藍、綠、靛、黃、紫、灰白等各種顏色,美得筆墨難以描繪。有詩讚曰:「溢出紅藍青橙,彩池彩波同爭豔」良有以也。
南坪縣南九寨溝
藏族村寨神話傳
色嫫鏡碎生海子
水山互依你我儂
雲深熊貓不知處
金絲猿啼密林間
長海碧藍似天池
獨臂老人鬥惡龍
青藍黛綠五彩池
翡翠藍玉池底鑲
鏡海湖平如明鏡
鳥兒疑在水中飛
魚兒誤於天上游
熊貓醉水非謠傳
玉飛珠滾珍珠灘
萬瀑飛濺如瀉玉
孔雀開屏五花海
裸魚悠游熊貓湖
只嘆瀑乾龍水缺
諾日朗懸珠屏瀑
樹正群海梯瀑多
白龍潛游臥龍海
水樹共生盆景海
水鄉澤國蘆葦海
水湖泉瀑溪河海
九寨歸來不看水
由賓館上九寨溝是條小泥路,路況尚可,路旁小溪寬儘數米,溪流清澈急湍,下游匯入岷江上游,路旁賓館櫛比,新舊雜陳,旅遊季節總是一房難求。
九寨溝因溝內原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溝內有高山、深谷、雪峰、翠海、彩湖、森林、紅花、綠樹、溪流、飛瀑、流灘等自然景觀,再加上藏族風情,美如詩畫。這塊人間仙境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境內,南距成都四百多公里,屬碳酸鹽堰塞湖地貌,景區長四十七公里,寬廿九公里,總面積約七百廿平方公里,海拔二千米至四千三百米,最低一月平均氣溫攝氏二點五度,最高七月平均十七度。一九九零與黃龍被並列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一九九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長久以來這裏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則童話故事:剽悍的男神達弋用風雲磨成一面寶鏡送給心愛的女神色嫫,女神不慎打碎寶鏡,碎片散落人間變成一一四個海子,也就形成了今日的九寨溝。
九寨溝的景觀主要分佈在樹正群海、日則與則查洼三條呈丫字形的溝內,景區內有一一四個翠海(高山湖泊),十七個瀑布群,五處鈣化流灘,十數清流碧泉,十二座巍峨俊峰與各種珍稀動植物。這裏地處南北植物過渡地帶,常綠針葉林與落葉闊葉林交互輝映,紅的薔薇,粉紅的山桃,花楸的白花,胡枝子的紫花,與不知名的黃花爭相怒放,馥郁芬芳;森林內棲息著金絲猿、大熊貓、牛羚、豹、雉、鹿等珍禽動物。天空蔚藍,白雲朵朵,楊柳青翠,杉樹墨綠,群海碧藍,百花爭豔,飛瀑瀉玉,珍珠灑灘,藏族石屋,五彩經幡,黑黑犛牛,白白山羊,古老水磨坊:::,是詩、是畫、是仙境。
遊覽九寨溝徒步或乘車皆可,徒步一天大約可遊覽一條溝,所有車子須先淋浴淨身才准入山│總算又見到了久違的柏油路了!入山門沿流而上便進入樹正群海溝,此溝因藏寨而得名,溝長十四點五公里,是九寨主溝,有七十餘個海子,群海梯瀑,層疊交映,盆景灘上水樹共生,水在樹間流,樹在水中長。蘆葦海一片水鄉澤國,蘆葦淺黃,迎風搖曳。臥龍海底,龍脊隱現。火花海,花開四野,嬌豔斑爛,色彩撩人。諾日朗瀑布位九寨溝的中心點,瀑寬三百廿多米,水幕凌空懸瀉而下如懸珠屏,是我國最寬的高山瀑布,也是九寨溝的標誌。由此東到劍岩為日則溝,北到長海則為則查洼溝。日則溝長九公里,是最美的一條溝,鏡海湖平如鏡,山林倒映,鳥在水中飛,魚兒天上游,傳說熊貓在此飲水,誤以水中倒影為他熊與自己爭水喝,於是不服輸而拚命喝至醉水方休。珍珠灘上,萬水奔流,飛珠濺玉,珍珠灘瀑布寬三一零米,懸空匹練,萬水傾瀉,氣勢磅礡,有木橋便道橫灘越瀑,飽覽全景,是全溝最美一景。五花海狀似孔雀開屏,色彩繽紛,漣漪旖旎。熊貓海有大熊貓出沒,湖內盛產無鱗裸魚,可惜仲夏水低,熊貓瀑布己乾涸。則查洼溝長約十七點八公里,是最長最高的一條溝,盡頭的長海長約八公里,是九寨最大的海子,湖水深藍淺綠,山頂白雪晶瀅,湖岸松杉墨綠,景色比美加拿大辨斧的路易士湖,岸旁的獨臂老松流傳著獨鬥海龍的故事。藏胞在此殷勤招呼騎馬拍照的生意,只是馬糞處處是一憾事。
五彩池深藏密林中,需拾階而下始可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它是九寨最豔麗的一個彩池,湖水青藍黛綠,清徹見底,湖底石岩恍若藍玉翡翠,四周綠樹環繞,靜謐異常,令人流連忘返。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幾日來的疲勞顛沛總算得到了補償。
窮山惡水出刁民
藏民阻路欲搭車
松潘古城明時牆
樊梨花守鎮江關
疊溪海子殘廟留
茂松公路泥坑多
塌方處處頻改道
蜀道難行言不虛
茂縣羌族白石神
白巾藍衫雲雲鞋
汶川威州姜維牆
岷江怒吼伴我眠
生長於窮鄉僻壤的少數民族,因生活艱苦,環境險惡,教育欠普及,對外又閉塞隔絕,大多個性剛烈,桀驁不馴。離開九寨溝不久,就有三藏民在狹窄的小泥路上擋車欲搭便車,幸有一運木小卡車路過,他們才呼嘯飛奔而去。回程又再次經過松潘,該縣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以產漳金享譽中外,居民以藏、羌、回為主,明朱元璋時代為了平羌而築墻,古城城垣原長六點二公里,今墻己殘,只留四門洞,城樓己修復,十分壯觀。回程順著泯江沿松茂公路南下,道旁遍植大麥與青稞,綠意漾然,遠方偶見古時練兵的點將台遺跡。近午抵達鎮江關,此地傍山依水,地勢險要,是昔時樊梨花女將練兵駐守之地。小鎮不大,只有幾戶人家,地攤賣些水母雪蓮花、天麻、冬虫夏草等名貴藥材。
一九三三年八月廿五日,疊溪發生七點五級地震,城中心部份筆直陷落一百米,淹埋湖底,附近廿一個羌寨全部毀滅;四周山峰崩塌,堵塞泯江,形成十一個堰塞湖,死亡人數達六八六五人,地震後的景觀形成了今日的疊溪
-
松坪溝風景區,由松茂公路下望,泯江在此形成上下兩個大海子(湖泊),兩海相距五二零米,落差約五零米,海子碧綠平靜,溪流則翻騰吐白,穿過路旁工寮有一石階小徑,可達崖邊巨石,由此下望,斷崖垂直陡降約二百米,下方即是疊溪下海子,此刻湖平如鏡,湖水碧綠,無法透視湖底舊城,崖邊可見彩繪殘柱,說是當年殘廟遺跡。松茂公路由疊溪至茂縣這一段非常驚險難行,比起蘇花公路有過而無不及,左側是高山陡坡,坡上俱是大岩小石,不但光禿無樹,更無護坡網堤,大小石塊不時滾落,坡頂巨岩更是搖搖欲墜,幾個月前才壓扁了一輛遊覽車。車道狹窄,大部分只容一車通行,車道環山而繞,曲道處處,塌方頻頻,路面凹凸不平,泥坑滿佈,遍地石頭,右側則是斷崖深谷,谷底泯江急湍奔騰。坐在車上,左右搖擺,上下顛波,驚險萬分。由於路況太差,塌方頻仍,故而時時阻塞,改道頻頻。近茂縣一段則屬軟土山坡,風吹土揚,爛泥滿途,道旁山腳,洞坑處處,居民鑽進爬出,置藥炸山,我們車子才過,馬上紅旗高舉,車行不久即聞轟隆一聲,隨後車隊只得靜待清道後的綠旗了。俗語說蜀道難行,難於上青天,今天總算是親身體會了。茂縣是羌族人主要聚居區,羌族人無文字,只有拼音,大多依山而住。羌族所居石屋一般建於高山腰,依山勢而排,通常有幾家聚集在一起,屋頂多放置卵狀白石,羌人信奉白石神,每逢年節可供祭祀。羌寨多近溪河,渡河索橋與登山鐵索時時可見,由於山居不易,故羌族婦女喜繡雲雲鞋,意欲穿鞋後可身輕如雲,易於跋涉。羌族男子多頭包白巾,身著藍衫,外套無袖羊皮褂,腳裹牛、羊毛製綁腿,婦女或包頭巾或包白帕,身著紅、藍、青布料做成的羌袍,配以繡花腰帶。羌族人喜敲鼓起舞,鼓為羊皮鼓,遇婚喪祭祀,常自敲自舞。羌笛更是自古有名,相傳是秦時的游牧羌人發明的,其聲悠揚婉轉,音色明亮。過了茂縣,總算脫離險境,車子又駛上平坦的柏油路上了,但是好景不常,近汶川時又遇大塌方,公路被埋成小山丘,早有當地居民挖出一條單行登丘泥道,只是每車需繳買路費人民幣十元。抵汶川威州時,適逢傾盆大雨,蜀將姜維所築的古城墻也只有在車上欣賞了。汶川賓館建於岷江岸旁,由樓窗下望,百呎外的岷江急流洶湧,怒濤拍岸。雨聲淙淙,江流隆隆,又是一個多夢的長夜。
遠山近水索橋接
羌寨石屋梯田建
雲霧繚繞山外山
浪滔環擁寨中寨
臥龍標本陳列館
彩蝶禿鷲大熊貓
天麻大黃大力子
柳蘭洪桐紅景天
近郊熊貓繁殖場
洞房高臥拒會客
幼熊憨態惹人愛
欲親芳澤代價高
昨夜的大雨又造成了松茂公路多處大塌方,交通斷絕,導遊說至少需時三天才可修復通車,很慶幸我們咋天脫險,否則車困山間,缺水斷糧,進退不得,後果真不敢想像呢!今晨雨過天晴,前往臥龍途中,路經西羌第一寨,羌寨石屋群依山坡而建,狀似梯田,錯落有致,滾滾激流環寨奔騰,遠處層山,虛無飄渺,雲霧繚繞,百米索橋懸河而跨,氣勢雄偉。適有一羌族老婦,白巾藍衫,背負竹簍跨河而來,簍中李子,青綠渾圓,皮細多汁,不多久即賣了大半簍。臥龍標本陳列館規模不大,但館中展出無數稀有動植物標本,諸如大小熊貓、獼猴、梅花鹿、豹、金雕、禿鷲、胡兀鷲、牛羚,綠尾虹雉及各種稀有彩蝶等,植物種類更多,如天麻、大黃、大力子、柳蘭、洪桐、紅景天、雪蓮、冬虫夏草等等。近郊雄貓繁殖場內養育了不少熊貓,園口道旁種了些象徵性的拐棍竹,園內大熊貓大多躲在洞房內睡午覺,懶得招呼我們這群不速之客,園內一角有一專供旅客拍照的小熊貓,約成人臂長大小,坐於圓形小石檯上,手握空奶瓶,憨態可掬,可抱它合照,只是身價不低,需付人民幣五十元才可一親芳澤,不到半個鐘頭便進帳近七百元,只是都進了管理員的私人口袋,可憐的小熊貓,一臉無辜,也只能咬瓶洩憤了。如能善用收費,改良設備,對繁殖研究必大有助益。
終於又回到文明世界,抵達都江堰市時己是日落時分,市區車水馬龍,商店林立,行人如織,廊下路邊到處是小吃攤子,聞名的麻辣鍋更是五步一桌,鍋大如臉盆,盛滿深褐色麻辣湯汁,三五好友圍桌煮食,別具風味,只不知一鍋要吃幾年幾月呢?
李冰父子都江堰
溉田導岷內外江
東流不盡秦時水
天府美自古堰來
川北青城天下幽
曲徑通幽樹參天
穿雲拔霧老君閣
燭香鐘鳴道教傳
青城四絕名四海
洞天乳酒苦丁茶
白果燉雞泡菜香
只缺長生不老丸
都江堰市位於川西平原的岷江中游,東距成都約五十公里。兩千多年前秦朝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率領灌縣人民在此修建了一座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該工程沿用至今乃被各先進國家的專家們認為是最科學最有效的水利工程。岷江匯集上游集水流注灌縣時己成激流奔騰的大河,都江堰主要工程有三,首先在江心築魚嘴與金剛堤作為分水堤,將岷江中分為內外江,外江流速較慢含沙量較高,作為泄洪排沙之用,內江流速較快,含沙量也較少。次為鑿開玉壘山而成寶瓶口,引流內江之水通過萬千渠流灌溉成都平原。內江之水沿天然堤防流到寶瓶口附近時,由於堤岸內凹,江流在此形成漩渦迥流故於寶瓶口斜對岸,金剛堤與人字堤中間修築飛沙堰將多餘的水流與泥沙再次導流入外江發揮第二次的泄洪排沙功能。都江堰自創建以來,千古不廢,發揮防洪灌溉的功能,使成都平原成為富庶的天府之國。矗立於東苑公園山上的二王廟是為了紀念父作子承的李冰父子而建的,內有層層的重廊院落殿宇,巍峨壯觀,在廟內庭院,終於買到了我尋找多時的羌笛,笛長四十四公分,直徑二公分,由冷箭竹製成,管上共有八孔,兩頭漆黑,並纏有八處黑絲線,造型典雅,音域雖不廣,但笛音清越悠揚。出廟門的對街即是橫跨內江的安瀾索橋索橋狹而長,只容二人對行,人行其上,左右搖盪,下有滾滾激流,既刺激又驚險,過橋即是金剛堤,堤的最前方即是分水的魚嘴。接著遊離堆公園參觀寶瓶口與飛沙堰結束了都江堰之遊。
「青城天下幽,峨嵋天下秀」,四川境內二大名山各具特色;前者道觀處處,是道教發源地之一;後者滿山寺廟,是佛教聖地。青城山距都江堰市約十五公里,自古以來即以它的景色清幽,青峰翠谷,雲飛霧繞,林泉飛瀑,古木參天,曲徑通幽,迂迴棧道,鐘乳溶洞,以及古老的道教宮觀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景區分前後兩山,面積約一百平方公里,集山、水、洞、廟、林為一體,成為川西的避暑旅遊勝地,前山門前廣場的水泥地上鑲有太極八卦大型圖案,頗有道教氣息。由於天氣悶熱,只得放棄徒步登山,改乘雙軌電車接以渡湖平底船而達月城湖,從那兒改塔滑雪覽車登山,山上到處是賣工藝紀念品的路邊攤,遊客人手一條削皮的小黃瓜邊走邊食,不失為解渴佳品。正沿山道拾級而上,就被一群抬滑竿的人圍住,殷勤的勸拉我們坐滑竿。滑竿是以兩根長竿橫擔,兩竿間套以帆布,上放坐墊,乘客坐在墊上,由二個竿夫前後抬著上下山想必驚險有趣。登抵上清宮時己是大汗淋漓,氣喘唏唏了。此宮古舊巍峨,是頗具規模的道教宮觀,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曾在此短住,留下了二幅著名的仕女石碑刻畫。由此宮山後繼續攀登即達呼應亭,亭旁有碑曰「青城第一峰」,再拾級而上就到了山頂的老君閣,此閣高五層,尚未完工,底層書曰「泉妙之門」,二樓曰「妙道凝玄」,四樓曰「唯道獨尊」,閣內聲聲鐘鳴,青煙繚繞,太上老君騎牛的巨大木雕立於閣中央,高及第五層,老君神采飛揚,道氣凌然,令人望而起敬。登高而極目望之,青城山三十六峰盡收眼底,層層遠山,穿雲拔霧,迷蒙飄渺;青峰翠谷婉如綠浪,前依後偎,林木蒼翠,蟬鳴鳥啼,山花飄香,清幽至極,令人暑氣盡消。聽說青城後山更幽更美,可惜時間不夠,無緣遊覽。青城有四大名產,曰:洞天乳酒、苦丁茶、白果燉雞與泡菜,只缺道家終生追求的長生不老丸。
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P1
紅塵自在 P2
紅塵自在 P3
紅塵自在 P4
紅塵自在 P5
紅塵自在 P6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