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
靜坐應有的認識
(取自第一期大方廣靜坐入門班的講解)
◎林淑貞
靜坐就是一般所說的「打坐」,打坐或靜坐,並不等於參禪,打坐者不一定懂禪,禪行者也不一定非打坐不可,這兩者並沒有絕對的關聯,這一點我們先要弄清楚。還有許多外教,如:道教、天主教等,以及其它提倡養生人士,也將打坐列為一個有效的修行方法,所以打坐並不是佛教的專利。
打坐是長期的訓練,不能急躁,我們所安排的課程只有三個星期六而已,剩下的水磨功夫,要靠各位在家不間斷、長期的訓練,庶幾乎可以有所成。在還沒有進入靜坐的課程與練習之前,要先「明志」,問自己為什麼要學打坐,然後瞭解修習止觀的十個次第。
明志
做任何事,我們都有一個目的。打坐也是一樣,應有一個目標。所以要學打坐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是想求神通?還是想求聰明?或是想求超勝於人,與人一爭長短?或是為了求身體健康?若是這樣發心學打坐的話,你或許會修得神通,或修得比別人強,或會慢慢健康起來,但這些結果在學佛道上還不算究竟,也不是我們要鼓勵的。
打坐與學佛的目的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求得最究竟的解脫。在打坐進步的過程中,身體會較調適,智慧會增長,這都是必然的現象,但卻不可過於執著於境界,而忘了初學打坐「究竟解脫」的明志。這是第一個要跟各位說清楚的,我們在此,希望諸位藉由打坐的訓練,往求得最究竟的解脫之路邁進,而不是在這兒,幫助各位成就其他的目的。
初心行人先明十次第
明確地瞭解自己學打坐的志向後,根據天台智者大師所著的「童蒙止觀」,尚有十個次第需要明瞭,我們選擇其中適用於「在家人」的部份,解釋如下:
一、具緣五
學打坐要先具備五種因緣,將自己作一番心理清掃調適的工作,否則不容易有成就。
持戒清淨:學打坐,至少要持五戒,即「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語、與戒酒」。「殺、盜、妄、酒」等四者,就在家居士而言,毫無疑問地,不管打不打坐,都應該戒除。但是戒除淫念淫事,對在家居士而言,比較困難。平常之時,非夫妻間之邪淫,是絕對要戒除的,在打坐修行的階段中,連夫妻之間的正淫,都應該避免,或最起碼地,要儘量減少次數,打坐才比較容易有收穫。
衣食具足:學打坐,若衣食不具足較為辛苦。這點對在美國的各位而言,不應構成任何的阻礙,但在別的地方,可能不容易滿足。
閑居靜處:學打坐,需要一個清靜的環境,這點在美國洛杉磯,居家環境清幽,庭園寬廣,人口較不密集,是一個絕大的優點。在其它的大都會中,如台北、紐約等,一大清早就嘈雜動盪,救護車、消防車、警車,常常呼嘯而過,加上小販叫賣聲、小孩追逐吵鬧聲等,都易令心神受干擾,均不適宜初學者練習打坐。若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則最好選擇清晨,在其它的人仍然酣睡未起時進行,打坐才能不受干擾。
息諸緣務:學打坐,不必要的串門子、打電話閒聊等,能避免,要儘量避免。如此一來,你的身口意才不會太過忙亂,才有可能幫助你專注。
近善知識:學打坐,要多接近善知識。除了自己孜孜不倦地練習以外,善知識若在旁,可起提攜之作用。善知識可分三種:第一種是外護善知識,他可以幫助你息除外緣,並護持你專心學佛;第二種是同行善知識,譬如說同班同學或知心好友等,可以互相學習、砥礪、研討與督促;第三種是教授善知識,他以善巧方便,傳授佛法或其它禪定的法門,來激勵、提升或幫助自己。有這樣的善知識,要多多地親近。
二、訶欲五
拒斥五欲的作用,即在使外塵不入。五欲 (色、聲、香、味、觸) 會令你受到干擾,不自覺地,心理起了染著與依戀,譬如說,美女的誘惑、糜爛的聲音、不純的香味、刺激的飲食、與煖滑的身觸等等,若不加以防避與拒斥,則對打坐會形成一種障礙。
三、棄蓋五
排棄五蓋 (貪、瞋、眠、掉悔、疑) 的作用,是使內意平息不起。「貪欲」不止的話,會產生種種煩惱擾亂,遠離清淨菩提道。「瞋念」就是惱怒,那些曾經激怒過自己的人,或激怒過自己親人的人,或讚嘆自己所討厭人物的人,平常早已忘記了,在打坐時卻會常常現起,盤繞不散。然後,不自覺地,又將多年前的惱怒,延伸至現在與將來,搞出九類之多。越搞越惱怒,結果本要求打坐要靜心,反而越來越背道而馳了。睡眠比較容易瞭解,只要夠了就好,不要太多,過多的睡眠,只是空過光陰而已。「掉悔」就是「掉舉」與「悔恨」。「掉舉」就是紛亂,坐立不安,心口不能專一,六根無法收構一處,可分為身、口、意三種。「身掉舉」就是身體在不知不覺的下意識中,會反射性地不斷重複某一動作。「口掉舉」指的是,有自言自語的習慣或喜歡搶白,嚴重一點的,或言語雜亂不斷,無法停止。「意掉舉」就是念頭不止,隨情放逸,一波接一波。「悔恨」就是後悔過去的行為,而活在過去的陰影或哀傷裡,無法自拔。
「疑」就是懷疑,有三種。如:懷疑自己,想自己非大根器之人,有太多的劣根性,打坐學佛也許不太適合自己。如此妄自菲薄,於事無益。其實每個人的宿緣未知,不必如此懷疑自己。第二個就是懷疑別人,在這裡,特別指的是懷疑老師,以外觀或衣著去評斷老師,而產生不信任的感覺,這樣是無法從老師身上學得任何好處的。第三個是懷疑佛法,信心不夠,總懷疑這樣修下去,到底在幹什麼,是否真能開悟,或生淨土。這三種懷疑,對打坐是絕對的障礙。
四、調和五
調適自己的身心以便利打坐,就如彈琴前先調弦,拉坏前先和土,或做麵包前先和麵粉一樣。食則不饑不飽:吃東西一定要注意調和,過饑則慌,過飽則昏,都要避免。不乾淨的食物,就算是再滋補或美味,也要避免。
睡眠不節不恣:睡眠要適中調和,過多,則心思昏暗,過少,則身體虧損,精神不繼。對一般人而言,都是睡得太多,於打坐來說,無所助益。
調身不寬不急:身體與行動要調和,宜不急不緩,不疾不徐,慢慢地,有調不紊,切忌冒冒失失,氣急敗壞。
調息不澀不滑:氣息要能調和至不澀、不滑、綿綿密密。息有數種,第一為風息,即氣息呼響渾濁;第二為喘息,即氣息滯怠不通;第三為粗息,即氣息粗重。
調心不沉不浮:心念要能調和至平和適中,心若沉,則無所記錄,頭好低垂,此時應將念頭繫於鼻端;心浮,則身體浮動,心念漂蕩,此時宜將念頭繫於臍下。
以上四個次第屬於準備的層面,有清除作用,以下的兩個次第就進入比較積極,有催促、勉勵、策動自己的意味。
五、方便行五
打坐時,可依賴五種方便行 (欲、進、念、慧、一心),來達到打坐入定的目地。「欲」者,就是自願、自樂,有強烈的欲望,想將它做好。「進」者,也就是精進,夙夜匪懈,繼續不斷地,一有空,想到就做。「念」者,念茲在茲,要有一種念頭,認知禪定的可貴,是啟發我們智慧的道路,同時要灌輸自己,自利或利他,是絕對少不了這一種習定的力量,就這樣一刻都不放鬆地,催眠似地給自己建立這個念頭。「慧」者,巧慧也,當我們在生活上遇有逆緣時,要曉得用智慧去分析與消轉。逆緣若能消轉,則變為逆增上緣,才不至於障礙我們的定力。譬如說,一開始打坐,隔壁就噪音大作,或電話來了,或小孩電視開得太響,這時你若動怒或躁厭,就沒有辦法靜下來,繼續坐下去。還不如隨他去,仍舊維持平穩之心,不起瞋念,慢慢地,聲音也就不會那麼地擾人了。「一心」者,不三心二意,要有耐心與信心,一定要堅持下去,才能慢慢進入狀況。
六、正修行二
打坐習定有兩個方法:
坐中修:在特定的地點,以固定的姿勢與方法靜坐,像我們在此盤腿、數息,就是一種坐中修。這是一種起步,大部份的人都從這裡入手。
歷緣對境修止觀:當「坐中修」做得純熟後,可以不再拘形式,坐在固定的地方,或採取特定的方法,而是面對六緣與六境,不斷地觀察與審視,而逐漸進入定境的方法。也就是說,對任何一件事,隨時觀想其用心,檢視到底是煩惱、欲望驅使自己去作,還是因為有利於成就佛道而去作。六緣者,包括行、住、坐、臥、作作、與言語。六境就是相對著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所起的六塵或六境 (色、聲、香、味、觸、法) 。所以「歷緣對境修止觀」,主要是使心念不致因外境而起伏,順情時,勿執著,逆情時,勿瞋恨,如此對修定方有助益。
七、善根發
如果依照以上所述四種較消極、兩種較積極的方法,誠懇地去做,就會有四種現象顯現出來。第一個現象,就是善根發,可分為外、內兩種。
外善根發相:內心自然呈現法喜,樂意去布施、持戒、孝順、與供養三寶;
內善根發相:雖然修行方法不同,內善根發相也會有所不同,但是內心自然清清楚楚,思念也與佛道隱然相合。大致來說,會有五種內善根發相:
一、不淨觀善根發相 (修不淨觀或因緣觀行人,因觀身不淨而悟無常);
二、慈心觀善根發相(修慈悲觀行人,自然流露慈悲心懷);
三、因緣觀善根發相 (觀十二因緣,了悟三世因緣,而破我執);
四、念佛三昧善根發相 (念佛行人,因念佛生定,致使心生慈悲與智慧);以及
五、我們在此的習練方法所引發的息道善根發相。亦即是利用數息的方法,慢慢地,意念集中,妄念止息,身心泯然、空寂,而且於定中,不見有身心相貌,經歷覺身八觸 (痛、癢、冷、煖、輕、重、澀、滑) 的感覺,但是我們不應執著於感覺或生起幻境,一切都是必經之路,不需害怕,也不要宣揚。再繼續下去,則會發生隨息特勝善根發相,就有如開倉見豆,對自己的五臟六腑,會看得了了分明,但不要驚恐,以為打坐出了毛病,這些都是正常狀況。也不要沾沾自喜,一切都才剛剛上路,離預期的目標尚遠,只管繼續打坐下去。
有了「內善根發相」,分別真偽的能力自然而然地生起,此時才能辨別真正的禪發相,一片空明清淨,內心喜悅,澹然快樂,無有覆蓋,善心開發,信敬增長,身心柔軟,微妙虛寂,出入自在。同時對諸邪偽 (自心昏闇、覆蔽,糊塗不開,或時起諸惡覺,或歡喜躁動,憂愁悲思,大樂昏醉等等) 自然有所警覺,而不生一念愛著之心。
八、覺知魔事
我們在善根發後,智慧、慈悲心生起,以及分辨真偽的能力大大增強,於是對魔事自然地有所覺知。魔者,「魔羅」(MARA)也。魔會殺奪行人功德之財,或殺奪行人智慧之命,使得我們不停地在生死裡流轉。一般可分為煩惱魔、陰魔、死魔、與鬼神魔四種。前三者與打坐關係不大,暫時不談。第四個鬼神魔在定中時常出現,可分為精魅、惡夜剎鬼、與魔惱等三種。精魅者,通常為山林磷石由於幽魂精怪的附著而產生生命。惡夜煞鬼者,在黑夜飄蕩的陰魂野鬼等。魔惱者,鬼怪順變,使行人於定中,見佛、見美女、或見惱恨的景象等,而導致心內起愛染或憎恨心。若執著於這些魔境,而不知自拔,則前功盡棄。應「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切置之不理,只管打坐,才能突破魔境,進入定境。
九、治病
第三個現象就是引發自身的潛能,能替自己治療某些病痛。病大約可分三種,四大五臟增損病 (對治之法,修行人以止觀,普通人以金石草木醫療) ,鬼神所作得病 (對治之法,修行人以勇猛精進加以咒力對治,普通人則束手無策,或四處求神問卦) ,與業報病 (對治之法,修行人以修福懺悔,普通人則歸之命運) 。
十、證果
第四個現象即是證果。經歷了以上九種次第後,逐漸由假入空,從名相的虛假中解脫出來,了悟空性。然後由空入假,不再執著於空性,而趨中道。
以上「童蒙止觀」概述結束。
打坐應注意事項
打坐時先調身心,再調姿勢,然後數息入定。
一、力求身心安適
無論在何處打坐,要注意不要坐在風口上。適當的通風是需要的,但不要太近窗戶,最好將膝蓋用毯子蓋上,同時肩膀也要蓋住,尤其是在清晨或深夜,或非常寒冷或溼氣重的天氣裏打坐。背後最好無通道,或遠離人來人往的吵雜處,以免受到干擾。衣著要寬鬆,不要有任何的束縛。
在地板或石土上打坐,若太冰涼的話,要以一隔絕物墊在坐墊下,大墊上再加小墊,以防止涼氣入侵。墊子宜用通風、柔軟的材料,如鴨絨、棉絮等,作為填塞物。墊子適宜的高度因人而異,後面要比前面高,通常為四英吋差別。
任何時間均可打坐,但要注意,胃不可過飽,宜留個四分之一的空間。精神不可太過疲倦,想睡的話,不如睡醒了再坐,效果反而較好。心若太紛亂,先念佛或持咒,注意聽自己的念佛或誦咒聲,逐漸伏心後,再慢慢坐下,慢慢盤腿。切忌匆匆入坐,心浮氣躁,反而會有反效果。未坐之前與打坐之後,腳腿的三個關節處 (骨盤與腿銜接處、膝蓋、與腳踝) 要先按摩一下,令其柔軟,尤其是年歲較大的人,更要注意。
打坐時,不管任何的干擾,如電話、門鈴、兒啼等,都要慢慢地迴應,不可冒然起身,非常容易傷害筋骨。若腿太麻或痛,不要勉強,先暫停下,放腿、按摩、再站起、揉一揉關節,調整坐墊,讓腳腿恢復知覺後再坐。平常不打坐,若手無所用,譬如:看電視、看書時,手宜握金剛拳 (以拇指按住無名指根處穴道後握拳) 。
二、毗盧遮那七支坐法
毘盧遮那七支坐法是一種非常通俗、有效的打坐姿勢法,基本來說,有七點要注意的:
盤腿:雙盤、半盤或散盤均可,右腳在上;
雙手:左右手拇指相碰,右手在內;
坐姿:脊椎宜筆直,肩膀微提與後傾,使脖子、脊椎與腰成一直線;
頭部:腰、脊椎與脖子直線頂端之頭部略向前傾;
眼睛:半開,垂視前方地上,不要閉上,以防睡著;
嘴巴:合緊,舌頭平放,坐定後自然會頂住上顎;
下巴:內收,胸勿凸出,以免氣悶胸口。
坐時,身體要力求放鬆、自然,不要過分壓抑或勉強,心才能靜得下來。開始數息後,才不會坐得不安。
三、 老實數息
「訓心」方法各家不同,在此採用的是「數息」,而各家數息方法也不同。我們的方法是,以鼻子呼吸,納氣入丹田 (臍下三指處)。共分三個階段,以三週來進行練習:
第一週:呼氣時,觀想氣呼出時,成一白霧狀態,緩緩落向前方,同時默數「一」;吸氣時,慢慢將白霧收回,沉入丹田,同時默數「二」;如此來回地數息,所有念頭集中在呼吸上,數到「二十一」,休息一兩分鐘,再重頭開始。如此反覆練習,每天做一些時候,逐漸加長;
第二週:同樣的方法練習呼吸,同時觀想白霧進出,但不再數息「二十一」,只注意進出呼吸,反覆數息,重覆默念「一」、「二」;
第三週:同樣的方法,但不再數息,只觀想,同時使氣息綿綿密密,悠悠長長。
若逐漸進展到了第三週,卻時進時退,心頭仍煩躁,則需回頭,以第一週的方法,重頭再來,直到心念可完全集中在呼吸上為止。我們要求參予的學員,不斷地以這種方法練習,同時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再回來一次,作一次檢查與調整進度,我們可解答諸位打坐的問題或解決修行時的疑惑。
迴向
我們學佛、學打坐,雖是為了自己求得最究竟的解脫,但是,度脫眾生出離煩惱與痛苦的慈悲心與宏願,卻不能一時或忘。因此,每次打坐之後,記得迴向眾生:
願以此功德 一切皆迴向
無量無邊際 三世諸有情
於心得平等 於意漸調柔
於念得專一 善入於諸定
正慧相應起 法法見無生
修行無所行 一味解脫門
首頁
最新消息
大乘起信論講解
精美經典結緣
楊式太極拳養生班
『紅塵自在』文字版將陸續刊出
周六共修
月共修
阿彌陀佛聖像結緣
會友通訊資料更新
佛法教學
佛學課程
>
地藏經講解
>
地藏經講解 P2
地藏經講解 P3
地藏經講解 P4
地藏經講解 P5
地藏經講解 P6
華嚴金師子章講義
六祖壇經研討
專題演講
共修課程
佛法討論區
佛法人間
方廣言
法語天地
健康園地
紅塵自在
>
自在需要智慧
佛陀證悟過程的啟示
佛教的宗教特質
「信佛教」重在理信
智慧的修學(一)
智慧的修學(二)
智慧的修學(三)
智慧的修學(四)
甚麼是「佛」
什麼是菩薩?
介紹觀音菩薩
介紹地藏菩薩(一)
介紹地藏菩薩(二)
介紹地藏菩薩(三)
紅塵自在- 廣播節目
紅塵自在 第 1至第10講
紅塵自在 第11至第20講
紅塵自在 第21至第30講
紅塵自在 第31至第40講
紅塵自在 第41至第50講
紅塵自在 第51至第53講
會友專區
出版
書籍
大方廣學刊
教學光碟
修行光碟
訂購辦法
文物結緣
經典、書籍
圖像、書法
學刊
索取辦法
連絡本會
本會地址
我要成為大方廣會友
我要贊助大方廣
關於本會
學會理念
何為大方廣
創辦人簡介